皮样表皮样囊肿
症状体征 编辑本段 此类肿瘤如果较小或无功能,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及其反射异常、阳萎及膀胱与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与椎管内其他肿瘤相比较,此类肿瘤患者除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等情况外,还有如下特点:①因为囊肿主要位于脊髓下段,圆锥和马尾部较多,所以腰腿疼痛者较多,常呈钝痛或剧烈神经根性痛;②直肠膀胱功能障碍者较多,约80%以上的病人有排尿排便功能障碍;③运动系统损害可不典型,当囊肿合并腰骶部脊柱裂时,脊髓下端常被固定于较低部位;④若合并皮毛窦时,常可以引发颅内感染,亦有少数皮毛窦者,由于囊内容物刺激引起发热等表现。
用药治疗 编辑本段 本病治疗的最佳选择是手术切除。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清除囊内容物,尽可能切除囊壁,对与脊髓或神经根粘连较紧的部分囊壁不宜勉强切除。
饮食保健 编辑本段 1、皮样表皮样囊肿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皮样表皮样囊肿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病理病因 编辑本段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的病人伴有脊柱裂等异常表现,最可能的原因为胚胎形成早期幼稚的生殖细胞错位所致。
疾病诊断 编辑本段 皮样表皮样囊肿在影像学上通常无法区别,畸胎瘤内没有骨质成分时,也无法与皮样表皮样囊肿鉴别。
检查方法 编辑本段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表现。
其他辅助检查:
脊柱X线表现有较大范围或明显的椎脊腔增宽,病变部位的椎弓根偏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可见脊柱裂的表现。
CT与磁共振对诊断椎管内皮样表皮样囊肿具有明显优势,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异源性。在磁共振影像上,皮样表皮样囊肿表现为T1高信号或等信号,信号较均匀。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
并发症 编辑本段 皮样表皮样囊肿通常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如脊柱裂、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异常,少数可有内脏畸形。
预后 编辑本段 皮样表皮样囊肿全切除后,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对于部分切除的病例,症状亦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
发病机制 编辑本段 皮样表皮样囊肿系椎管内胚胎组织异位性肿瘤系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的胚层细胞发展而成。依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畸胎样囊肿及畸胎瘤。前两种是由外胚层组织发生而成,皮样囊肿仅含表皮组织及其角化物,表皮样囊肿除表皮及角化物外,还有真皮及其皮肤附件如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畸胎瘤含有3个胚层结构,畸胎样囊肿则含有2个胚层结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