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先天畸形介绍
颅脑先天畸形可导致多种颅脑的形态改变和不同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先天性脑积水 脑积水主要是脑积液在颅脑内大量增加。临床表现主要是头颅迅速增大,颅缝分开,囟门扩大,头部透光试验阳性,根据病程长短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其他体征。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就医指南,可点击查看本站相关页面。
颅狭窄症 由于颅骨骨缝过早闭合所致,可分遗传性病,亦可散发发病。临床表现颅围小,形成尖颅畸形,常有颅内压增高症及智力障碍。
脑贯通畸形 病变为大脑半球有一处或多处漏头样空腔,可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症状为明显智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其他症状。
大头畸形 为罕见情况,头大,脑大(部分由胶质细胞增生所致)。智力可低下,正常或超常。
小头畸形 原发性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继发性者因孕妇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前者多伴有中、重度智力低下,后者的智力水平视病因及头小的程度而定。
脑回畸形 包括无脑回, 脑 回大或小等畸形、均有明显的智力及情绪障碍。点击查看巨脑回畸形就医指南。
颅裂
颅裂是颅骨的先天性缺损。分为隐性颅裂和囊性(或称显性)颅裂两种,前者极少见。
颅裂好发于颅骨的中线部位,颅顶及颅底均可发生。以枕部多见,也见于额顶部;颅底部者可自鼻根部、鼻腔、鼻咽腔或眼眶等部位膨出。个别病例可向侧方膨出。
隐性颅裂,外表无包块。囊性颅裂可分为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后者囊内含有组织,或部分扩张的脑室等。这种情况下,头颅常为小头,而膨大部分特别大。包块基底或大或小。
(一)临床表现因膨出的部位及大小而不同。包块可逐渐长大,有一定压缩性。枕部者多在枕顶交界处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包块;鼻根部者在鼻根部有包块突出,眶距增宽,眶腔受压变窄,眼外形改变,呈三角形。
神经症状方面可表现为智力低下、抽搐或其它脑损害症,不同程度的瘫痪,腱反射亢进,皮质性神觉障碍及小脑症状和体征。有时也可无神经症状。
(二)诊断根据膨出包块的外观特点,以及合并的神经系统检查等,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包块基底部有时可触及颅骨缺损,包括透光试验,可以了解其中是否包含脑组织。颅骨平片检查可确定骨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三)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巨大型脑膜膨出,已造成严重智力低下、瘫痪、失明等神经症状者不适手术,疗效不佳,其它可行手术。关于手术时间的选择,意见不一,可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时施行,也可在稍长大之后再行手术,以利组织修复与整形。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膨出包块,包括可能切除的囊内容。将硬脑膜缺损及软组织缺损修补,这是手术中的重要步骤,颅骨缺损一般可不做修补,但某些部位如鼻额部骨缺损、眶距过宽,可以手术矫正。
手术方法可以从颅外与颅内进行,颅外法适用于枕部、顶部膨出及个别的鼻根部骨缺损较小的病例;颅内法主要用于颅底鼻根部、鼻咽部或眼眶部膨出。或采取联合手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