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异位和脱位症状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由晶状体悬韧带于睫状体上,晶状体的前后轴与视轴几乎一致。如果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破裂或缺损,可使悬挂力减弱或不对称,导致晶状体的位置异常。若出生时晶状体就不在正常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若出生后因先天因素、外伤或一些疾病使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位。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者,有阴部挫伤史及眼外其他损伤体征。先天性晶状体脱位多为遗传病,如见于Marfan综合征、Marchesani综合征和同型胱氨酸尿症。 1、晶状体全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全部断裂,晶状体可脱位至: (1)前房内:晶状体多沉下前房下方,晶状体直径比位于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边缘带有金色光泽,使透明晶状体的呈油滴状,浑浊的晶状体则呈白色盘准物。虹膜被脱位的晶状体挤压,因而影响到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致眼压急性升高。 (2)玻璃体腔内:呈一透明的球状物,早期尚可活动,长期后固定于下方,并与视网膜粘连。日久后晶状体变浑浊可导致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继发性青光眼。 (3)晶状体嵌于瞳孔区:晶状体一部分突出于前房内,影响房水循环而致眼压急性升高。 (4)晶状体脱位至球结膜下:严重外伤时,角巩膜破裂时,晶状体可脱位至球结膜下,甚至眼外。当晶状体全脱位离开瞳孔区后,患眼的视力为无晶状体眼视力,前房加深,虹膜震颤。在脱位的早期,晶状体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2、晶状体半脱位 瞳孔区可见部分晶状体,散瞳后可见部分晶状体赤道部,该区悬韧带断裂。Marfan综合征的晶状体常向上移位,Marchesani综合征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的晶状体常向下移位。前房深浅不一致,虹膜震颤。所出现的症状取决于晶状体移位的程度。如果晶状体的前后轴仍有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凸度增加而引起晶状体性近视。晶状体半脱位后可产生单眼复视。眼底可见到双像,一个像为通过正常晶状体区形成,另一个像较小,为无晶状体区所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