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肾囊肿: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有些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均匀呈很弱的低回声在体检筛查时容易被误诊为非常常见的肾囊肿Cloix报告了32例“肾脏复杂囊性占位”手术探查结果发现其中41为肾癌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鲁莽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表现为腰痛肿块但无严重血尿触之为囊性肿块尿路平片示囊壁呈蛋壳样或条纹样钙化IVU(静脉泌尿系统造影)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肾动脉造影病变为边界光滑的无血管区周围血管弧形移位超声检查可见肾实质内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暗区
2.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影像学检查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见于临床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在B超CT和MRI图像上都可作出定性诊断临床上容易与肾细胞癌进行鉴别肾错构瘤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数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肿瘤血管与肾脏本身血管一同收缩;肾细胞癌B超示肿块为中低回声肿块的CT值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描后CT值增加但不如正常肾组织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肾脏本身血管收缩但肿瘤血管不收缩肿瘤血管特征更明显
可以看出肾癌与肾错构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肾癌内没有脂肪组织而错构瘤内有脂肪组织但少数情况下肾细胞癌组织中也会因含有脂肪组织造成误诊另外含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被误诊为肾癌的情况也不少见我所1984-1996年收治的49例错构瘤病人中11例因术前B超为低回声和(或)CT为中高密度肿物而被诊断为肾癌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有:有些错构瘤主要由平滑肌构成脂肪成分少;瘤内出血掩盖脂肪成分致B超和CT无法辨别;肿瘤体积小由于容积效应CT难以测出肿瘤的真实密度对此种情况加做CT薄层平扫必要时B超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也有作者认为错构瘤内出血掩盖脂肪组织的CT特征比较显著但对B超结果的干扰则较少
3.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少见但并不罕见Dimopoulos等报告在210例肾脏肿瘤病人中有6例为原发性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缺乏特点呈多发结节状或弥漫性湿润肾脏使肾脏外形增大腹膜后淋巴结多受累我所近年收治4例病人中的3例术前未获诊断另1例靠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本病
4.肾脏黄色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形态学上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弥漫型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部结构紊乱不容易与肿瘤混淆;另一种为局灶性肾脏出现局限性实质性结节状回声缺乏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但这部分病人一般都具有感染的症状肾区可及触痛性包块尿中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只要仔细观察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5.肾盂癌也可出现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但程度较重且发生早并频繁出现IVU及逆行造影示肾盂肾盏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肾脏大小及形态无明显改变无肾轴旋转肾盂镜检查可见突入肾盂腔内的新生物尿脱落细胞检查发现肿瘤细胞
6.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有腰痛腰腹肿块及血尿尿路平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超声检查为许多均匀分布的强光点;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因其组成的组织密度不同而呈葱皮样分层排列CT检查可见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肿瘤易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而致突发性严重血尿或休克
7.成人肾胚胎瘤表现为腰痛及肿块但肿块生长迅速病人多以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血尿较不严重逆行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常因肿瘤的破坏而大部分消失超声检查呈细小的散在光点其亮度与肾皮质的回声相等或略强
8.肾周囊肿表现为腰痛肿块及高血压但其有腰部外伤或肾脏手术史肿块边缘不清楚IVU示肾脏缩小向外上方移位伴有旋转不良及肾盏移位造影剂溢入囊肿内形成云雾状影像
9.多囊肾腰痛肿块及血尿与本病相似但病变为双侧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IVU显示肾影显著增大肾盏普遍分离并伸长伴多处边缘光滑的弧形压迹超声检查显示双肾增大轮廓呈波浪状肾实质内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液性暗区且彼此不相交通CT检查显示肾实质中充满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区
10.肾包膜下血肿除表现为肿物低热及血尿外还有原发病如肾动脉硬化肾梗死肾外伤等起病急骤出血量较大者可发生休克IVU可见肾及输尿管受压移位
11.肾脓肿临床表现为腰痛肾肿大但有发热肾区叩击痛明显血白细胞增高IVU可见肾盂肾盏变形及移位但肾动脉造影无肿瘤血管中央无血管区被增殖的血管包绕肾包膜下血管扩张迂曲静脉期可见边缘静脉回流CT检查表现为肾内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区CT值为10~25Hu增强扫描后可见厚壁强化环即为脓肿壁
12.假蜘蛛腿样肾盂IVU也表现为肾脏增大肾大盏伸长盏距增宽但病人无腰痛血尿肿块等表现超声检查除肾长轴增长外无异常发现肾动脉造影各级血管均示正常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