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女性迟于男性男性更多见,皮损可发生于黏膜、掌跖之外的任何体表部位,以头面、躯干上肢多见,腹部臀部,外阴(阴阜、大阴唇外侧)亦可见。外阴部脂溢性角化病可单独或与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勱。初始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勱的淡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呈细疣状,以后逐渐增大至数厘米勱,但直径一般不超过3cm,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呈褐色或淡黑色,边缘清楚,扁平略隆起皮面,偶有蒂,表面粗糙健康搜索干燥呈乳头瘤样,被覆油腻性鳞屑或厚痂剥除鳞屑或厚痂后基底粗糙湿润但不易出血健康搜索不少可见毛囊性角栓健康搜索。发生于腹股沟外阴部位的皮损亦可有蒂,表现为皮赘样乳头样蕈样突起本病可单发勱但通常多发,数个至数百个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健康搜索偶有痒感健康搜索。病程缓慢,病期长无癌变趋向勱。
Leser-Trélat征:又称多发性皮疹性脂溢性角化病(multipleeruptiveseborrheickeratosis),是伴恶性肿瘤勱的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数目迅速增多受累范围扩大勱伴明显瘙痒。合并的恶性肿瘤以胃肠道腺癌多见,也可为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恶性黑色素瘤等。
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老年斑及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良性表皮性肿瘤。大多发生于老人,虽然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至40岁以后。以往曾认为本病是一种迟发上皮痣、良性上皮性肿瘤、老年皮肤变化或感染性病变,但迄今确切病因不明。
有些报告特别强调为家族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本病最常见于面、头皮、躯干、上肢,但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早期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淡黄褐或茶褐色。以后损害渐渐增大,表面更加呈乳头瘤样,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陈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健皮色或淡茶褐色乃至暗褐色,甚至黑色。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有时甚至很小的早期皮疹,即已看得很清楚,较大损害的疣状表面则由许多小而扁平的乳头瘤样损害聚合而成。结痂很厚的损害,轻轻揭去表面痂皮后,表面呈乳头瘤样。虽然损害表面多呈油脂状,但有不少损害表面干燥呈疣状。如损害浅表时,则犹如粘着于表皮。
本病可单发,但通常多发,病损数目也可很多。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当发生于油脂溢出部位或磨擦外伤部位,皮疹可被刺激而发生炎症及上皮组织不规则增生,又称为受刺激的脂溢性角化病。损害发生于头皮者并不影响头发生长。病程通常缓慢,损害可向周围扩大,但也可融合成大块。无自愈倾向。虽有报告可并发基底细胞瘤者,但甚少见,故一般不认为是癌前病变。
病理变化本病从病理上可分为三型,即角化型,棘层肥厚型及腺样型。
三者常混合存在。三型的共同点是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其特点是肿瘤病变的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端与正常表皮相连。棘层肥厚的细胞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棘细胞或鳞状细胞,而另一种为基底样细胞,类似表皮基底细胞,此种基底样细胞也是本病特点。三型变化也各有不同,角化型者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较显著,而棘层肥厚不明显;由于角质内陷的结果,因此多形成假性角质囊肿。棘层肥厚型者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均较轻,虽然也可见角质囊肿,但表皮增厚较明显,病变处表皮增厚常常形成粗网状,增厚表皮中基底样细胞多于鳞状细胞。腺样型者则由多数细束条状表皮细胞构成,此种束条由表皮向真皮伸展,并互相分支或交织;细胞束条多由两层基底样细胞组成。此型角质囊肿少见。肿瘤细胞内所含色素量随各型而异,角化型色素增多不明显,腺样型色素较多,棘层肥厚型则多少不一。
本病如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早期损害似扁平疣;发生露出部位的角化型损害易与老年性角化病(或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色素很深的损害应与痣细胞痣区别。发生炎症或受了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素瘤,此时则需作活检或手术后作病理检查来鉴别。
诊断依据
1.好发部位出现典型的皮损,呈粘贴样外观;
2.组织病理:角化过度和乳头状瘤样增生,可见角囊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构成。
治疗原则
1.为良性肿瘤,一般不需治疗;
2.必要时,外用5-Fu软膏、冷冻治疗、镭射治疗;
3.可疑恶变者手术治疗并病理检查。
用药原则
药物治疗只能采用5-氟尿嘧啶外用,因该药只清除病变,一般不损害正常皮肤,用药部位可有暂时性色素沈着。
疗效评价
1.治愈:皮损基本清除,不留疤痕;
2.好转:皮损缩小或皮损清除,留有显著疤痕;
3.未愈:皮损无变化。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检查
(一)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不难。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需与外阴痣细胞痣寻常疣,恶性黑色素瘤,鲍温病鉴别,组织病理检查可鉴别之。
(二)治疗:本病不影响健康,不会癌变,故不需治疗病人因美容原因需要治疗时,可用激光术、电灼术液氮冷冻治疗健康搜索。
药物治疗: 外用:5~10%氟尿嘧啶软膏局部涂抹。不良反应:恶心、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后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多吃蔬菜少用热水肥皂清洗头部勱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
并发症:感染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单纯性外阴炎| 外阴结核 | 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 外阴痛| 外阴毛囊炎 | 外阴疖病 | 外阴丹毒 | 外阴急性蜂窝组织炎| 环状外阴炎 | 外阴前庭炎综合征| 外阴溃疡| 外阴克罗恩病| 外阴黏膜白斑| 外阴瘙痒症| 外阴白化病| 外阴接触性皮炎| 外阴血吸虫病 | 外阴蛲虫病| 外阴阿米巴病|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干性粟粒疹综合征| 外阴湿疹| 外阴神经性皮炎| 外阴银屑病| 外阴黑色棘皮症| 外阴天疱疮| 外阴卡波西肉瘤|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结核性阴道炎| 过敏性阴道炎 | 蛲虫性阴道炎 | 阴道蚂蟥叮吸| 阴道血吸虫病| 阴道美丽筒线虫病|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 | 卵巢肿瘤破裂 | 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 特纳氏综合征|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月经失调 | 白带异常| 外阴炎 | 尿路感染| 宫颈炎| 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非特异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子宫内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绒毛膜癌| 乳腺增生| 阴道痉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