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根据肿块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囊性或实质性。根据肿块的来源将其划分为四大类:一类为上皮来源的肿瘤;一类为附件来源的肿瘤;一类为中胚叶来源的肿瘤;另一类为神经源性肿瘤。本节将常见的外阴良性肿瘤介绍如下。
(一)外阴乳头状瘤(vulvarpapilloma) 外阴部鳞状上皮的乳头状瘤比较少见,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四面。此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Q70岁。
1.大体 单发或多发的突起,呈菜花状或乳头状,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直径,质略硬。
2.显微镜下检察 复层鳞形上皮中的棘细胞层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形成乳头状结构,上皮脚变粗向真皮层伸展。但上皮细胞排列整洁,细胞无异型性。
[临床表现] 经常无明显的症状,有一些患者有外阴瘙痒;如肿瘤较大,因反复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和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应根据活检后病理学结果。在诊断时应与外阴尖锐湿疣进行鉴别。外阴尖锐湿疣系HPV病毒感染,在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挖空细胞。据此,可进行鉴别。
[治疗] 以局部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范围在病灶外0.5lcm,切除物必需送病理检察。
(二)软垂疣(acrochordor) 软垂疣有时也称为软纤维瘤,纤维上皮性息肉或皮垂,经常较小且软,多见于大阴唇。
1.大体 外形呈球形,直径为12cm,可以有蒂。肿瘤表面有皱襞,肿瘤质地柔软。
2.显微镜下检察 肿瘤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遮盖较薄的鳞形上皮层,无增生现象。
[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当蒂扭转或破溃时出现症状,主要为疼痛,溃破,出血和感染。有时肿块受摩擦而有不适感。
[诊断和鉴别诊断1 根据临床表现,基本可作出诊断。如肿瘤表面皱襞较多,需与外阴乳头状瘤进行鉴别,显微镜下比较易鉴别。
[治疗] 如患者因肿瘤而担忧,出现症状,或肿瘤直径超过1-2cm,则肿瘤应予以切除。同样,切除物应送病理。
(三)痣(naevu) 痣可生长在全身各部位,生长于外阴的痣由于位于被刺激的部位,故有可能发生恶变。
2.显微镜下检察痣细胞呈玄色,细胞膜清楚,胞质内为黑棕色细颗粒。按生长部位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复合痣。交界痣是指痣细胞团位于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交界处。皮内痣是指痣细胞脱离上皮基底层完全进入真皮层内。复合痣是指交界痣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进入真皮层内。
妇科检察时发觉:痣的颜色从淡褐色到玄色;可呈平整或隆起,一般较小。
[治疗1 因外阴部的痣处于被刺激的部位,故应切除。切除时可作冰冻检察,若为恶性则扩大手术范围。
(一)汗腺瘤(hydradenoma) 汗腺瘤是由汗腺上皮增生而形成的肿瘤,一般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由于大汗腺在性发育成熟后才有功能,因此这种汗腺瘤发生于成年之后。生长部位主要在大阴唇。
1.大体 肿块一般小于lcm,结节质地软硬不一,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物可突出于囊壁。
2.显微镜下检察囊性结节,囊内为乳头状结构的腺体和腺管,腺体为纤维小梁所分隔。乳头部分表面有两层细胞,近腔面为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胞质淡伊红色呈顶浆分泌状,核圆形位于底部,其外为一层梭形或圆形、胞质透亮的肌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 汗腺瘤病程是非不一,有些汗腺瘤可长达10余年而无变化。汗腺瘤小而未破时,一般无症状,仅偶尔发觉外阴部有一肿块。有时患者有疼痛、刺痒、灼热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则局部有疼痛、溢液、出血等症状。
妇科检察时可发觉外阴部肿块,有时肿块为囊性;有时为实质性;有时肿块破溃而成为溃疡型。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经常须要根据病理检察而作出。由于,汗腺瘤易与皮脂腺囊肿、女阴癌、乳头状腺癌等混淆,如单凭肉眼观测,确实不易鉴别,故必需在活组织检察以后,才华确诊。
[治疗] 汗腺瘤一般都为良性,预后良好,故治疗方法大都先作活组织检察,一定诊断后再作局部切除。
(二)皮脂腺腺瘤(ebaceouadenoma) 皮脂腺腺瘤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发生于外阴者较少,一般为黄豆大小,单发或多发,稍隆起于皮肤。
1.大体 肿块为黄色,约l3mm直径大小,有包膜,表面光滑,质地偏硬。
2.显微镜下检察镜下见皮脂腺腺瘤的细胞集合成小叶,小叶的大小轮廓不一。瘤细胞有三种:一是成熟的皮脂腺细胞,细胞大呈多边形,胞质透亮空泡;一种是较小色深的鳞形样细胞,相当于正常皮脂腺的边沿部分细胞,即生发细胞;还有界于两者之间的为成熟中的过渡细胞。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而作出。有时需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察才华确诊。
(一)粒细胞成肌细胞瘤(granularcell myoblatoma) 此类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很多部位,其中35%发生于舌,30%在皮肤及其邻近组织,7%发生于外阴,其余的发生于其他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骼肌等。
1.大体:肿瘤直径一般为0.5~3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淡黄色。
2.显微镜检察:瘤细胞集合成粗条索状或巢状,为细纤维分隔,细胞大,胞质丰富,含有细伊红色颗粒,核或大或小,位于中心,核仁清楚。
3.细胞质颗粒经格外染色说明并非粘液,也不是糖原,但苏丹黑B为阳性,PA染色经酶消化后仍为阳性,说明很有可能是糖蛋白并有类脂物,这一点支持其神经源性的组织来源学说。
[临床表现] 一般无特异的症状,有时患者偶尔发觉外阴部的肿块,生长缓慢,无压痛,较常发生于大阴唇。
妇科检察时发觉外阴部的肿块质地中等,常为单个,有时为多个,无压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般需病理检察后才华一定。同时,需和纤维瘤、表皮囊肿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要有足够的手术切除范围,一般在切除标本的边沿应作仔细的检察,如切缘有病变存在,则需再作扩大的手术切除范围。一般预后良好。
(二)平滑肌瘤(1eiomyoma) 平滑肌瘤发生于外阴部者还是很少见的。可发生于外阴的平滑肌、毛囊的立毛肌或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中。与子宫平滑肌瘤相比,发生在外阴部的平滑肌瘤是相当罕见的。但它和子宫平滑肌瘤有相似的地方,如好发于生养年龄的妇女,如肌瘤小,可无任何症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