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都有什么症状
(3)ACTH腺瘤(库欣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为主。大多瘤体较小,不产生神经症状,甚至不易被放射检查发现。本症特点为瘤细胞分泌过量的ACTH及有关多肽,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高皮质醇血症。后者可造成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呈典型的库欣征表现。这由库欣于1932年首先描述12例皮质醇过多症候群的病人而得名,并提出垂体嗜碱性细胞腺瘤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该病临床症状分述如下:
①脂肪代谢紊乱,可产生典型的向心性肥胖,病人头、面、颈及躯干处脂肪增多,脸呈圆形(称满月脸),脊椎向后突,颈背交界处有肥厚的脂肪层,形成水牛背样,但四肢相对瘦小。晚期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②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皮肤、骨骼、肌肉等处蛋白质消耗过度,皮肤、真皮处成胶原纤维断裂,皮下血管得以暴露而出现紫纹(见于下肢、股、臀及上臂等处)及面部多血症。由于脊柱及颅骨骨质疏松,故约有50%病人有腰背酸痛、维生素D缺乏病、软骨病及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儿童病人则可影响骨骼生长。因血管脆性增加而易产生皮肤瘀斑,伤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等。
③糖代谢紊乱,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20%~25%),表现为多饮、多尿,空腹血糖增高,糖耐量降低,一般多属轻型且为可逆性。
④电解质代谢紊乱,见于少数病人,晚期可出现血钾及血氯降低,血钠增高,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⑤性腺功能障碍,高皮质醇血症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女性病人血睾酮明显升高,70%~80%产生闭经、不孕及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如乳房萎缩、毛发增多、痤疮(青春痘)、喉结增大及声低沉等。男性病人则血睾酮降低而引起性功能减退、阳痿、睾丸萎缩等。儿童病人则生长发育障碍。
⑥高血压,约85%病例有高血压,长期血压增高可并发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肌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
⑦精神症状,约2/3病人有精神症状,轻者失眠、情绪不稳定、易受刺激、记忆力减退;重者精神。
⑧抗病力减退,皮质醇增多可降低抗体免疫功能,使溶酶体膜保持稳定,不利于消灭抗原,致使抗感染功能明显减退,如皮肤易患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不易控制,且往往经久不愈。
纳尔逊(Nelson)征由纳尔逊即是1958年提出。患库欣征作双侧肾上腺切除后,有10%~30%病人术后1~16年可发现垂体肿瘤。肿瘤发生原因大多认为原先的皮质醇增多症即为ACTH微腺瘤引起,但因肿瘤甚小,检查未能发现,或未作进一步检查而被忽略。双侧肾上腺切除后,由于缺少皮质醇对下丘脑中CRH的负反馈作用,导致CRH得以长期刺激垂体而引起腺瘤,或使原有的ACTH微腺瘤迅速长大,分泌大量的ACTH及MSH而产生全身皮肤、黏膜处明显色素沉着,临床称为纳尔逊征。有研究者认为本征易发生于年青(30岁以下)女性,在切除肾上腺后妊娠者更易发生。本症有10%~25%肿瘤呈侵蚀性,易长入鞍底硬膜、骨质及海绵窦等处,产生脑神经麻痹,且可向脑其他部位及颅外转移。少数病人可有PRL增高及溢乳,可能为下丘脑功能紊乱或垂体腺瘤压迫下丘脑,致使PIF抑制作用减弱而引起PRL分泌增加。
引起高皮质醇血症的原因中,有60%~80%为ACTH及其有关多肽腺瘤,15%~25%为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及癌肿),5%~15%为异位ACTH腺瘤(多见于肺癌,其他有胸腺、胃、肾、胰、甲状腺、卵巢等处肿瘤)。临床有少数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亦可有类似皮质醇增多的症状,如高血压、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紫纹、痤疮(青春痘)、多毛等。
(4)促性腺激素腺瘤(GnH腺瘤或FSH、LH腺瘤):该病起病缓慢,因缺少特异性症状,故早期诊断困难。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降低,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男女病人早期多无性功能改变现象,病程晚期大多有头痛、视力及视野障碍,常误诊为无功能垂体腺瘤(嫌色细胞瘤)。本症可分为以下3型:
①FSH腺瘤:血浆FSH及-亚基浓度明显升高。病程早期,LH及睾酮浓度均正常,男性性征正常,大多性功能及性功能亦正常,少数可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差。晚期病例LH及睾酮水平相继下降,虽FSH增高可维持曲精管中支持细胞的正常数目,但睾酮浓度降低可导致精子发育及成熟发生障碍,可致阳痿、睾丸缩小及不育等。女性有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
②LH腺瘤:血清LH及睾酮浓度明显升高,FSH水平下降,睾丸及性征正常,性功能正常,睾丸活检有间质细胞明显增生,精母细胞成熟受阻,精子缺如,无生育能力。FSH下降原因可能为肿瘤损伤垂体影响分泌FSH功能,或因睾酮及雌二醇(E2)升高及反馈抑制垂体分泌FSH所致。
③FSH/LH腺瘤:血清FSH、LH及睾酮升高。病程早期常无性功能障碍,肿瘤增大破坏垂体产生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症状,此时血浆睾酮浓度仍正常或增高,但可出现阳痿等性功能减退症状。
(5)TSH腺瘤:单纯TSH分泌腺瘤甚为罕见,多呈侵袭性。临床症状有甲状腺肿大并可扪及震颤,闻及杂音,有时出现突眼及其他甲亢症状,如性情急躁、易激动、双手颤抖、多汗、心动过速、胃纳亢进及消瘦等。TSH腺瘤尚可继发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TSH细胞代偿性肥大,部分致腺瘤样变,最后形成肿瘤。TSH腺瘤可向鞍上生长,产生视力及视野改变。
(6)混合性垂体腺瘤:随各种肿瘤所分泌不同的多种过多激素而产生相应不同的内分泌亢进症状。
(7)嗜酸干细胞腺瘤:PRL可中度增高,GH可正常或增高,临床有高PRL血症的症状,如月经周期紊乱、闭经、溢乳、不孕等,肢端肥大常不明显,少数有轻微肢端肥大。男性有性功能减退,肿瘤常向鞍上生长,有头痛、视觉障碍症状。
(8)泌乳生长素细胞腺瘤:GH增高,有肢端肥大症状,PRL可轻度增高。部分病人有溢乳、闭经等症状。此型肿瘤生长缓慢。
(9)无分泌功能腺瘤:又称嫌色细胞瘤,多见于3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据统计在以往所谓嫌色性腺瘤中,约40%为PRL腺瘤,约35%为FSH及LH腺瘤,约10%为单纯-亚单位分泌腺瘤。尚有发现嫌色细胞瘤有TSH、FSH(LH)、PRL、GH激素。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分泌颗粒,细胞培养测定亦可证实分泌激素。
肿瘤不产生内分泌亢进症状的原因已见前述。因此可知实际上仅有少数为真正的无分泌颗粒及无分泌激素能力的无分泌功能腺瘤,如瘤样细胞瘤。此型肿瘤生长较缓慢,且不产生内分泌亢进症状。因此确诊时往往肿瘤已较大,压迫及侵犯垂体已较严重,造成垂体促激素的减少,产生垂体功能减退症状。一般认为促性腺激素最先受影响,次为促甲状腺激素,最后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可同时出现相应周围靶腺体的萎缩,产生一个或多个靶腺的不同程度功能低下症状:①促性腺激素不足,男性表现性功能减退、阳痿、外生殖器缩小、睾丸及前列腺萎缩,精子量少或缺如,性征不著,皮肤细腻,阴毛呈女性分布。女性表现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乳房、子宫及其附件萎缩,性功能减退,阴毛及腋毛稀少,肥胖等。儿童则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智力减退。②促甲状腺激素不足,表现畏寒、少汗、疲乏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嗜睡等。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可引起氢化可的松分泌减少而易产生低血糖、低钠血症,病人虚弱无力、厌食、恶心、抗病力差、易感染、体重减轻、血压偏低、心音弱而心率快等。④生长激素减少,儿童有骨骼发育障碍、体格矮小,形成侏儒症。少数肿瘤压迫后叶或下丘脑产生尿崩症。
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各种代谢紊乱,机体应激能力减弱,易产生垂体危象,临床有以下几种:①糖代谢障碍,在空腹、饥饿、胃肠道疾病、食物吸收不良或用胰岛素时均可产生低血糖反应,出冷汗、烦躁、精神失常,有时可有强直样发作,出现病理反射及低血糖症状。②盐代谢障碍,可产生血钠过低,病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重者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用大量甲状腺素后使机体代谢率增加,可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③液体平衡失调,病人对水负荷的利尿反应减退,如饮水过多,作水试验或应用尿崩灵可诱发水中毒,病人嗜睡、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④应激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高热时易陷于意识不清、昏迷。⑤体温调剂障碍,体温低,皮肤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逐渐昏迷。⑥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可引起脑缺氧而昏倒。
(编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