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前列腺癌发病十年翻一番
前列腺癌患者可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等蔬菜。(Gettyimages供图)
●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查一次PSA;抽血查PSA加直肠指检是公认最佳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
●治疗:早期发现可根治,但预期寿命在10年内的患者不宜做手术;晚期治疗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两三年或面临耐药
50、60后的男性们注意啦:你们已经进入前列腺癌的发病高峰,请在体检中加入前列腺癌筛查一项。因为,2000年~2010年,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翻了一番。2012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我国肿瘤中排名第六,而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第二常见的癌症。早期的前列腺癌“静悄悄”,但可以通过筛查发现,接受根治术治疗后还有望保存性功能;假如到了晚期才觉察,目前以内分泌治疗降低雄激素为主,但往往在两三年后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起来让医生都觉头痛。
前列腺癌如此凶猛,如何防范?进入高发年龄段的人群如何及早发现病情?确诊前列腺癌后,有什么治疗方法?高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有何要注意之处?针对不同人群,专家给出了权威建议。
“近十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城市地区明显增加,成为中国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介绍。数据显示,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每年正以10%的速度递增,在各肿瘤中从2008年的第九位跃升至2012年的第六位。发达地区是“重灾区”,广东省前列腺癌发病率是17/10万,广州市前列腺癌发病率由2000年的6/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1.74/10万,增幅达95.67%。“前列腺癌发病率现在这么高,一方面和饮食西化,形成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诊断水平提升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科主任周芳坚提醒,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进入发病高峰男性人口基数在激增,“50、60后的男性进入了前列腺癌发病高峰,发病人数在这十至二十年预计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高新介绍,男性进入50岁后,就开始进入前列腺的“多事之秋”,最普遍的是出现前列腺增生,逐渐出现排尿费劲、夜尿增多、排尿不尽等情况,到了七八十岁发病率更高。而前列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即使有也与同龄人的前列腺增生症状类似,很容易被误以为“男人老了都是这样”而忽略。
“肿瘤进展到有症状时,往往已是晚期,有可能是前列腺局部肿瘤发展到很大,引起排尿严重梗阻,也有可能是骨转移引起骨痛、盆腔淋巴结转移引起双下肢水肿。但绝大多数骨转移并没有疼痛的症状,有的因为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看病,一查骨头有破坏,再追查回来是晚期前列腺癌。”周芳坚说。
值得一提的是,不像肝炎与肝癌有明确关系,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尚未发现前列腺癌由病毒引起,不会经性传播。
早期前列腺癌难以发现,突显了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性。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高,但由于筛查的普及,新发患者以早期为主,而我国70%的新发前列腺癌都已到了晚期转移,治疗难度大增。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早期检测和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专家们提醒50岁以上的男性,在年度健康体检中加入血清PSA筛查项目,而抽血查PSA加直肠指检是公认最佳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
除了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外,前列腺癌也与遗传有关,父亲或兄弟中有一人患前列腺癌,患病风险会增加超过一倍;兄弟父亲中有两人以上患病,患病风险增大5~11倍。黄健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或者家族有人患前列腺癌,可以半年甚至三个月查一次血清PSA,“早期诊断的肿瘤不可怕,可以用比治晚期肿瘤少得多的费用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指南》指出,手术适应证要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尽管手术没有硬性的年龄界限,但前列腺癌患者多为高龄男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医生应该告知患者,70岁以后伴随年龄增长,手术合并症及死亡率将会增加。《指南》并且把预期寿命不足10年列为根治术的禁忌症。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良、严重出血倾向或血液凝固性疾病、淋巴结转移或骨转移等也不适合接受根治术。假如患者Gleason评分大于7,PSA水平高,且已出现转移,则应该先进行内分泌治疗。
高新介绍,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假如中高危患者不适合做根治术,可采取放疗、局部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方式。
周芳坚用“漫长而艰难”形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进展到晚期,已无法根治,只能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其中,以内分泌治疗为主。雄激素是供应前列腺癌细胞的‘养料’。如果把这个激素撤掉,前列腺就可以萎缩、变小,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周芳坚说,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分为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两类。手术去势可使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但患者从心理上很难接受,近年已较少采用。
内分泌治疗通过阻断雄激素、降低雄激素水平而实现“去势”,可是,多数患者会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两三年内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相当于产生了“耐药”,对内分泌治疗不再敏感,治疗棘手。“门诊观察发现,内分泌治疗前哪怕患者已经全身骨转移致截瘫了,用药后也能马上缓解,但是发生去势抵抗后,医生就非常头痛。”黄健说。
周芳坚解释,内分泌治疗会降低血液循环里面的雄激素,肿瘤细胞得不到雄激素的支持,大部分会慢慢萎缩、凋亡,但一段时间后剩下少数的肿瘤细胞会演变,自己合成出雄激素,使肿瘤进展。当出现“耐药”后,可以持续药物去势治疗或行手术去势维持睾酮去势水平、选择二线内分泌治疗或者化疗。
黄健表示,人类跟癌症的斗争是一场拉锯战,我们刚获得胜利,癌症又变了,它又获得胜利,然后人类又研制出新的药物。从历史来看,在前列腺癌发病的进程中,人类和前列腺癌的斗争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一代的抗雄激素治疗药物能阻断肿瘤细胞自己合成的雄激素,使生存期延长半年左右。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发生改变,可以把体内类似雄激素的物质利用起来,这时候又需要另外一种药物进行控制。
“一旦前列腺癌进展到去势抵抗阶段,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周。但目前的几个新药联合应用上去,可将生存期延长一到两年。”周芳坚表示,彻底阻断在睾丸、肾上腺和肿瘤本身合成的雄激素,已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思路。
高新介绍,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适当多吃对前列腺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南瓜、胡萝卜、番茄等蔬菜,多喝绿茶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由于雄激素和前列腺癌发病的关系,高新提醒患者切忌吃含有雄激素或“壮阳”的食物、中药或中成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失去性功能和性趣,对较年轻的患者而言,有可能因此产生抑郁。家人尤其是妻子应该多关心丈夫的情绪,加强沟通,有需要的可以寻求替代的性生活方法。
黄健介绍,真正的早期前列腺癌,可做保留勃起神经的根治术,20%~40%可以保存术前的性功能,除了不能射精,对性生活的影响不大。(记者伍仞)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