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下月进入高发期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泳秋)昨天,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今年第一号健康提示,提醒市民特别是家里有儿童的家长注意预防流感和手足口病,此外,针对托儿所、幼儿园等有可能集中发病的机构,市疾控中心也作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指引。而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以及博爱医院获悉,近期中山手足口病病例较前期有所增多,但还没到发病高峰期,预计首轮高发期将在5月出现。
本土病例流行病原体为EV71
每年4—7月是中山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根据提示中显示,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5岁及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儿童患病后表现为发热伴随手、足、口腔出疹,一般5—7天可自愈,但部分患儿会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
尤其是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患儿,出现重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死亡。市疾控中心发布的该健康提示还提醒道,中山的手足口病主要流行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因此家长在未发病时仍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等,在确诊感染了手足口病之后应及时进行居家隔离,仔细观察孩子病情,出现连续高烧、抽搐等状况要第一时间送正规医院救治。
除了家长做好家庭防控措施外,容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各类托幼机构也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控工作。
根据市疾控中心的指引,学校、幼托机构要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经常对教学、生活场所通风换气,对机构内公用设施定期消毒,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症状儿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去医院诊治。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
重症病例多为5岁以下儿童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以及博爱医院了解到,最近手足口病病例有所增多,但目前未到集中爆发阶段,预计即将来临的5月有可能会出现首轮发病高峰,且重症病例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到3月份全院上报的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只有14人,其中急危重病例5人。住院病例仅仅占手足口病患者的很少一部分,今年1—3月全院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数,也只有不到100人。
而市博爱医院也表示,16日单日的接诊病例为9例,相对于整天接诊数量来说,属于少数。今年1月份以来,也仅出现过几例急危重病例。但随着气温升高,5月份将是中山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同时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医院方面的临床医生介绍,手足口病为春、夏季节在儿童中的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通过病毒传播,传染速度比较快,因此容易引发疫情。手足口病可通过接触、空气进行病毒的传播,在发病的前期,小孩会出现发热、不爱吃东西、咳嗽等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还会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的,可致死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