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 记好15个字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近日,冷暖空气来回拉锯,气温变化剧烈,省城各大医院的小患儿明显增多,与这一阶段手足口病渐入高发期不无关系。省疾控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咳嗽、发烧、流鼻涕、精神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时,切不可掉以轻心,有可能是感染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治,以防误诊,耽误病情。
今年,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我省也不例外。连日来,本报频频接到家长打来的电话,询问手足口病的防治要点,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本报专访了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手足口病专家刘元。
掌握相应知识注意卫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4岁半的琪琪在省城某幼儿园上中班,半个月前,班上有个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琪琪的妈妈郭女士得知情况后,就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表示已经对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消毒,可放心送孩子上学。警惕的郭女士思量再三,还是没敢让琪琪再去幼儿园。“一个星期后,就听别的家长说,琪琪她们班又有5个小朋友也得了手足口病,都是后来又送去幼儿园的,还有一个小朋友回家后传染给了弟弟。”女儿琪琪没有被感染,庆幸之余,郭女士还是不免担忧:“听说现在已经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以后是不是都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了?”
对此,刘元表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家长只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注意卫生,是可以很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发生。家长和孩子牢记“15字方针”,即“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对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最为重要,如饭前便后、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带孩子外出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不洁食物。高发季节孩子生活、活动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幼儿园以及家里的被褥要经常晾晒。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今年的疫情较去年严重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今年我省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严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从4月开始,我省手足口病即进入快速发展期,5—7月为高发期,从已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疫情较去年同期表现为上升得早、上升得快的特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因此提醒家长、托幼机构、小学校,在疾病高发季节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孩子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定点医院诊治,及时排除或确诊手足口病。尤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极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而且表现为年龄越小,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抵抗力差,重症的比例相应也越大。因此越是小年龄的家长,越应该注意学习掌握相关的防治知识,如果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家长要勤于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及时阻断病情向重症发展。
对于小年龄组易感的原因,刘元介绍,手足口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由于病毒隐性感染的比例很大,大多数成人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抵抗力,因此,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岁以内占发病人数的绝大多数。
传染性强病毒种类多得过也可能再次被感染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主要原因是其传播途径多样,容易传播。它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孩子很容易传染患病。比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可以传播;接触患儿的唾液、疱疹液,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可以传播;手碰到被污染过的物品,再把手指放入嘴巴,也可以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水等,也可以患病。
而且,以前得过手足口病,仍有再次被感染可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主要有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每一类病毒又有许多血清型。所以手足口病可以不止一次感染,以前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只对曾感染过的病毒有抵抗力,但对其他种类的病毒仍然易感,依然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病人患病后大多数症状较轻,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随后多数患儿在手、足、口腔、臀部有皮疹出现,尤其是出疹不明显的患儿,家长可能会掉以轻心,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早期就诊时也容易被误诊。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有些病例发展为重症后,病情继续恶化最终导致死亡,多因为诊治不及时、不准确、延误病情引起的。刘元提醒家长们,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最好能到定点医院确诊一下,以排除手足口病。
对于已经确诊为手足口病患者,建议家长,越是年龄小的患儿,越要多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除日常护理外,要勤量体温,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脉搏,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量量血压,如果患儿出现体温持续增高、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高、血糖值高,预示病情可能加重;或是患儿出现精神差、烦躁不安、嗜睡、易惊、四肢抖动、急性四肢无力、呕吐、颈项强直等表现时,有可能病情已经累及神经系统,并发脑炎、脑膜炎。如有上述情况出现要立刻就医;如果救治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最终可危及生命。因此,刘元提醒,如果孩子有上述相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而且最好是到手足口病的定点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特别提醒
家长接触人群复杂更需注意个人卫生
下班回家后,可以先把外出时的外衣换下来,放置在儿童不易触碰到的地方;
彻底清洗双手,最好同时清洗面部;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发,注意及时修剪指甲,及时更换个人居家衣物;
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
注意保持孩子的玩具清洁;
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牢记并执行“15字方针”;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
如患病的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隔离期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一周。
幼儿园、小学校需加强防控措施
除了开展晨午检工作,幼儿园还应排查未按时上学的孩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
工作人员特别是经常接触孩子饮食起居的老师,最好能在外出回来后换上工作服;
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的孩子后,要及时诊治,确诊为手足口病及时隔离,防止继续传染。对其可能污染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器具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处理;发现保育员、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对与患儿接触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诊治、隔离。
本报记者薛琳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山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