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慢性乙肝患者需重视双抗治疗 抗病毒治疗不应再唱独角戏

发布日期:2014-10-29 18:32:21 浏览次数:1595

东方网4月9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只要是慢性肝病,肝脏持续受到损伤,就会产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又是各种慢性肝病最终进展为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之路。所以,只要有效控制了肝纤维化,就能帮助控制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病并发症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但肝纤维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患者忽略,而这一现实亟需改变。

日前,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共同携手启动的“唯爱天使爱肝之旅”公益活动项目举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广泛普及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的双抗治疗模式。专家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从而有效改善肝纤维化,防止向肝硬化、肝癌的恶性演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表示,我国拥有较大的慢性乙肝患者群,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病毒治疗,这是种针对原始病因进行的药物治疗。事实上,抗病毒类药物全球临床研究表明,单纯抗病毒治疗是不够的。多项数据显示,抗病毒治疗虽然能有效抑制病毒,但并不能代替抗肝纤维化治疗。

关于抗病毒治疗并不能代替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原因,则要从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来认识。肝纤维化形成具有双通道,即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包含旁分泌激活与自分泌激活,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组织成分,在肝内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而单纯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星状细胞的旁分泌,但不能阻止星状细胞自分泌激活,因此抗病毒治疗后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必要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对于肝纤维化治疗,一些复方中药中的“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和“降解胞外基质结构”能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谢青教授在国内进行的“双抗”探索性研究显示,抗病毒药联合抗肝纤维化药较单用抗病毒药治疗1年,肝纤维化改善率提高18.2%,肝脏炎症改善率提高25%。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相信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双抗组”的肝纤维化改善率将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