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编辑说话: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月经期子宫出血量大为主要症状。很多子宫肌瘤患者每个月都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泡在血泊里,有的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到底是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治疗好,咱们听听专家的说法。
受访人:冯力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审稿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基础医学评议人。擅长以微创技术诊断和治疗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女性张力性尿失禁和盆底疾患。
采访人:朱丽丽
■30岁以上女性20%有子宫肌瘤
采访人:冯主任,最近一个朋友得子宫肌瘤住院,我去看她,了解到这个病房有一半都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大概是多少?
冯力民: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蒂组织组成。常见于30至50岁的妇女,月经初潮前少见。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肌瘤患者多没有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的真实发病率。国外网络调查生育年龄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
采访人:子宫肌瘤为何有如此高的发病率?
冯力民:子宫肌瘤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偶见于初潮后,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小于3厘米直径的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与胎盘催乳素协同,且孕激素使细胞肥大、成熟,肌瘤多迅速增大,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这些证据都证实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有关,但目前还不能证实是唯一因素。
■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采访人:最近有几个朋友经常咨询关于子宫肌瘤该不该手术的问题,她们50岁左右,到几家医院看病,医生说法不一。有的医生说可以观察一段时间,闭经后有可能会萎缩。有的医生积极建议手术,而且目前宫、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展可以去除子宫肌瘤,保留子宫。子宫肌瘤患者究竟应该怎样治疗呢?
冯力民: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全身健康状况及心理、社会、婚姻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其次,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
随访观察仅对肌瘤小于5厘米,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10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暂时观察。坚持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暂时性,可作术前预处理,使肌瘤暂时缩小,以利手术。但往往药物昂贵。对于随访观察的肌瘤,不反对同时可以中药治疗。但对于已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肌瘤,不建议中药保守治疗。
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严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慢性盆腔痛或压迫症状;多发和巨大肌瘤;肌瘤增长迅速,可疑恶变;不孕。
子宫肌瘤手术类型:第一种在体内行肌瘤组织的破坏,使瘤体慢慢被破坏吸收;第二种去除瘤体,保留子宫,也叫肌瘤剔除术;第三种是子宫切除,完全根治肌瘤。
采访人:冯主任,我的一个中学老师今年50岁,长子宫肌瘤3年了,每次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到8天左右、腰痛明显。检查发现有3至5个多发的肌瘤,有的像鸡蛋大小,每次检查医生都劝她做手术,但她总是害怕,不敢手术。她这样观察下去行吗?另外,她的父亲是患胃癌去世的,像这样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是否应该早些做手术呢?
冯力民:根据刚才讲的治疗原则,如果你的老师子宫已超过妊娠10周大小,还是建议她要切除子宫,否则绝经后一旦肌瘤增长,恶变的可能性增大。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应注意身体的任何变化,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肌瘤恶变几率增高。
采访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切除呢?
冯力民:一般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选择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最好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对于子宫肌瘤较小的患者,最好采用宫腔镜微创手术方式。目前70%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
采访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哪种手术方式更好?
冯力民:我建议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微创手术方式,目前天坛医院妇科对于90%的子宫肌瘤患者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宫、腹腔镜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更为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
采访人:子宫肌瘤可以预防吗?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
冯力民:因为无确切病因,子宫肌瘤无法预防,但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
孕龄妇女每年应该常规做一次妇科检查,对每一个已经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更应该坚持做检查。我们不能以忙于工作、忙于家庭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有些白领女性直到无法排尿,去看急诊才发现是巨大宫颈肌瘤造成严重的尿潴留,为日后的手术增加了很大难度。
每年的常规妇科检查必须包括医生的手诊、宫颈病变的细胞学筛查和传统的B超检查。即使是无性生活或未婚女性一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和压迫症状(如大小便习惯)异常也应及早妇科就诊,微创治疗更益于这些年轻患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