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发布日期:2014-10-21 19:29:49 浏览次数:1617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居消化道畸形第一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为1/1500~1/5000。男女性别的发病率大致相等,但以男性稍多。

在胚胎第三周末,形成泄殖腔,第四周末形成尿直肠隔,将泄殖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为尿生殖窦,后者为直肠。同时泄殖腔膜(位于泄殖腔尾端)也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为尿生殖窦,后者为肛膜,从第5周开始,肛膜处形成肛凹,且逐渐加深接近直肠。第7、8周时,两层膜先后破裂。肛膜破裂后便与直肠相通,形成肛门。至胚胎第9周,肛门直肠及其周围肌肉组织发育完成。胚胎第4个月时,会阴向前后方向迅速增长,最后使肛门后移到通常位置。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张戊寅

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是正常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引起肛门直肠发育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作者认为肛门直肠畸形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发病史者约占1%~9%。国内外先后有人给妊娠早、中期大白鼠吸入氯仿,或经胃管注入乙烯硫脲,或向腹腔注射视黄酸,或服用阿霉素等,均可使母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鼠仔,其畸形发生率高达30%~90%,畸形类型及病理改变与人类的肛门直肠畸形相似,提示这些药物可能是使妊娠动物产生肛门直肠畸形胎仔的直接原因。

直肠为结肠的终端部分,上接乙状结肠,下端穿过盆底与肛管相接,在新生儿长5.2~6cm,年长儿为12~15cm,接近成人长度。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下段环肌增厚构成,环绕肛门3/4,有直肠纵行肌和肛提肌的纤维穿过。肛门外括约肌为随意肌,围绕肛管分为三个肌环。三环由会阴神经、肛门神经支配。肛提肌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组成,其中耻骨直肠肌与直肠外层纤维鞘共同保持直肠的直立位置。联合纵肌由直肠纵肌向下围绕肛管,有固定肛管和维持肛门的功能。

排便控制生理 1.排便感觉 直肠储便膨胀达到排便阈值,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骶段初级排便中枢,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同时使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粪便到达肛门上部,感受粪便的性状,再次反馈至大脑。如暂时不能排便,大脑皮层抑制脊髓腰骶段排便中枢,使肛门内括约肌和肛提肌收缩,控制粪便排出,乙状结肠短时弛缓,直肠内粪便返回乙状结肠,便意暂时消失。如果经常抑制排便,可使排便阈值升高,导致便秘。2 排便动作 如大脑皮层接受到排便信号,能够排便时,通过盆神经传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同时阴部神经支配的外括约肌弛缓,借助于关闭声门、膈肌、腹肌收缩等增加腹压动作,完成排便过程。整个排便控制由感觉及运动神经共同完成,肌肉、神经都对松弛反射产生一定作用。

分型:肛门直肠畸形分为低位、中间位和高位三型。直肠盲段终止于肛提肌以上者为高位畸形;直肠盲段位于耻骨直肠肌之中被该肌所包绕为中间位畸形;穿过该肌者为低位畸形。通常将会阴、前庭瘘和肛门狭窄归于低位畸形;尿道球部瘘、肛门闭锁(无瘘)和大多数直肠阴道瘘归于中位畸形;前列腺部瘘和膀胱颈部瘘归于高位畸形。

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缺乏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走行紊乱,位置异常。肛门畸形位置越高,畸形的改变越明显。

临床表现:1.出生后24小时无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粪便从尿道或会阴口挤出。正常肛门位置无肛门开口。患儿早起即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初含胆汁,以后为粪便样物。2-3天后腹部膨隆,可见腹部肠蠕动,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

诊断:通过X线检查、尿道膀胱造影和瘘道造影、B超、MRI确定。

治疗:1. 扩张肛门。适用于肛门狭窄,根据狭窄开口大小选用合适的扩肛器扩张肛门,每天1次20-30分钟,1月后改为隔日扩肛1次,并逐渐扩大扩肛器的直径,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持续半年左右。对于生后没有扩肛,或者肛门开口极其狭小者,可选用会阴肛门成形术。2.会阴肛门成形术。3.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4.腹腔镜辅助下骶会阴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1.肛门失禁。2.肛门狭窄。3.瘘管复发。4.黏膜脱垂。5.便秘。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17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