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发布日期:2014-11-09 03:39:44 浏览次数:1600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指所有的肺静脉直接或借道体静脉间接入右心房,占所有心血管畸形的1.5%~2.6%。正常情况下肺静脉是连接到左心房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为较少见的紫绀型先心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5%~3%,大部分以单独畸形存在,也有少部分合并于其他复杂先心病。如不采取手术治疗,75%患儿在1岁内死亡。一支或几支肺静脉但不是全部肺静脉直接或通过体静脉与右心房连接的称为部分性肺静脉连接异常(parti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PAPVC)。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

特征

病人症状取决于肺静脉有无梗阻,心房间通道大小和并存的其它心脏畸形。心房间通道小者出生后早期即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症状发展快病情严重。肺静脉无梗阻,房间通道大者肺动脉高压较迟出现,但紫绀明显,病情发展较缓。婴儿生长缓慢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和轻度紫绀,而被误诊为肺炎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检可无特异性杂音,有时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收缩期吹风样喷射型杂音,肺动脉瓣区有第2音分裂并亢进。胸骨左下缘可能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浊音界增大,心前区可有抬举性搏动,杵状指(趾)一般较轻。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包括原发病的症状及肺动脉高压引起的症状,肺动脉高压本身症状是非特异的,轻度肺动脉高压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有以下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绞痛胸痛咯血声音嘶哑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见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的疾病,并常继发于左心衰竭。此时心输出量减少,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常伴有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全身性水肿。

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和心导管造影等,其中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必须检查项目,核磁共振和心导管造影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胸部X线摄片表现为心脏扩大和肺充血。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一般可以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病理解剖作出明确诊断。如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不清或伴有其它心脏畸形,建议做核磁共振检查或心导管造影,后两者均通过注射一定量的造影剂显示肺静脉的回流情况,心导管造影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和心房内的氧饱和度,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

治疗

(一)治疗

1、婴幼儿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该实施根治性手术。有严重肺水肿、低氧血症、低心排量的患婴,早期应予正压通气插管、强心药、利尿药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稳定病情,等待手术时机。如果可能。则尽量避免行心导管术。以防耽误手术时间、出现其他并发症。现已不再认为球囊房隔造口术是必要的姑息性手术。如异位肺静脉直接入右心房,可打开右心房,切开房间隔,用补片将左右肺静脉全部隔入左心房;如异位开口于冠状窦,切开左心房与冠状窦之间的房间隔组织,随即缝合冠状窦开口以及房间隔缺损,使冠状窦直接引流入左心房;对于心上型或心下型肺静脉异位连接者,将肺静脉总干与左心房之间做大的侧-侧吻合,关闭房间隔缺损,而是否结扎肺静脉回流通道仍存在争议。一些主张开放回流静脉者认为,开放垂直静脉可预防术后早期左心偏小、肺静脉回流受阻情况。且有报道称,结扎下行的静脉通道后,会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故一些外科医生建议不缝合该静脉。

2、手术方法: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TAPVC手术纠治68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63~179min,平均(86.75±35.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9~132min,平均(53.12±25.17)min。深低温停循环方法19例,转流时间60~105min,平均(45.16±12.18)min,停循环时间25~61min,平均(30.35±10.45)min。

(1)心上型TAPVC早期6期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主动脉阻断,根部注入心脏停搏液,待心脏停搏,将心脏向大血管根部方向翻起,暴露左房后壁和汇总静脉,分别切开左房后壁和汇总静脉做吻合,结扎垂直静脉。另有30例心上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卵圆窝处剪开房间隔向左房侧延伸,直至左心耳开口根部。然后切开汇总静脉,与左房后壁切口做吻合。采用心包补片关闭房间隔缺损。最近15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暴露左房方法。游离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和右肺动脉,将升主动脉向左侧牵拉,右肺动脉向上牵拉。充分暴露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然后分别做切口,连续缝合吻合口。

(2)心内型TAPVC全部采用右房切口,切除冠状静脉窦隔,剪除残余卵圆窝组织,用心包补片关闭扩大的房缺,并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房侧。

(3)心下型TAPVC采用右房切口,切开房间隔,左房后壁切口与汇总静脉吻合,垂直静脉近隔肌处缝扎。

(4)混合型TAPVC混合型的手术取决于肺静脉回流的途径。临床上较多见为左上肺静脉异常回流至左侧无名静脉,余3支汇入冠状静脉窦。将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吻合,余3支的处理与心内型相同。

(二)预后

若不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差。对所有类型的此病患者调查显示,80%在生后1年内死亡。合并肺静脉梗阻或存在限制性心房水平交通者,甚至可于生后数周内夭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已有明显改善,患儿病死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30%降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不到10%。手术死亡率与患儿术前病情状况密切相关。心下型患儿、术前需用呼吸机、有代谢性酸中毒患儿术后病死率较高。肺静脉梗阻小儿术后早期可出现肺高压,故对于这种患儿,吸入NO有助于扩张肺动脉,降低死亡率。手术后期疗效大多良好。偶尔也可发生晚期肺静脉梗阻,可能与术后组织反应或吻合口狭窄有关,但再次手术、球囊扩张术或用stcnt补片却易造成该处血液反流。少数患儿后期可出现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