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法洛四联症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两类,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1.病理解剖 (1)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是法洛四联症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因圆锥室间隔向前向左移位,与正常位置的窦部室间隔不能连接,故在主动脉口之下形成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分为主动脉异常粗大右移: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可同时接受左右心室的血流。主动脉骑跨与室间隔缺损的位置有关,但不论主动脉右移程度如何显著,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前叶仍有解剖连续。
2.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排血受阻,压力增高,故右心室肥厚。因有狭窄,血流很难进入肺动脉,肺循环量明显减少,回流至左心房亦少,故后者容积显著变小。在极度狭窄甚而肺动脉闭锁者,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Ⅳ型永存动脉干相似。因肺动脉狭窄,血流不易通过,右心室压力升高,与左心室压力接近或者相等,故与一般的室间隔缺损不同,由左向右的分流不占优势地位。在收缩期右心室一部分血液与左心室血液同时向增宽的主动脉根部内喷射,而后进入体循环。此时因主动脉的血液内混有未经氧合的右心室血液,血氧饱和度降低,故出现发绀。有重症发绀的病例,多数于生后不久死亡。而狭窄较轻者,由右向左分流量较小,并可能同时有由左向右分流,因此患者可无明显发绀,临床上称为无发绀型法洛四联症或室间隔缺损伴轻度肺动脉口狭窄。
1.青紫 为其主要表现,其程度和出现的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合膜等。因血氧含量下降,活动耐力差,稍一活动如啼哭、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寒冷等,即可出现气急及青紫加重。
2.蹲踞 患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游戏时,常主动下蹲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从而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不会行走的小婴儿,常喜欢大人抱起,双下肢屈曲状。
3.杵状指(趾) 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表现为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
4.阵发性缺氧发作 多见于婴儿,发生的诱因为吃奶、哭闹、情绪激动、贫血、感染等。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甚至死亡。其原因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年长儿常诉头痛、头昏。
5.体格检查 患儿生长发育一般均较迟缓,智能发育亦可能稍落后于正常儿。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第2、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此为肺动脉狭窄所致,一般无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2音减弱。部分患儿可听到亢进的第2心音,乃由右跨之主动脉传来。狭窄极严重者、或在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可听不到杂音。有时可听到侧支循环的连续性杂音。发绀持续6个月以上,出现杵状指(趾)。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典型病例的诊断不难。生后数月出现青紫,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缺氧发作,活动后喜蹲踞,极少有心力衰竭。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伴P2减弱。再结合实验室检查以及X射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行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法洛四联症在超声检查上有比较特殊的改变,特别是主动脉骑跨、前连续中断、肺动脉狭窄、心室水平右向左分流等诊断并不困难,但同时还应注意其他畸形的存在。常见的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右位主动脉弓、左位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畸形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
血液检查,周围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高,红细胞可达(5.0~8.0)×1012/L,血红蛋白170~200g/L,血细胞比容也增高,为53~80vol%。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X线检查 心脏大小一般正常或稍增大,典型者前后位心影呈“靴状”,即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上纵隔较宽,肺门血管影缩小,两侧肺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年长儿可因侧支循环形成肺野呈网状纹理,25%的患儿可见到右位主动脉弓阴影。
2.心电图 典型病例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狭窄严重者往往出现心肌劳损,可见右心房肥大。
3.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左室长轴切面可见到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室间隔中断,并可判断主动脉骑跨的程度;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见到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此外,右心室、右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缩小,彩色Doppler血流显像可见右心室直接将血液注入骑跨的主动脉内。
4.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明显增高,可与体循环压力相等,而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心导管从肺动脉向右心室退出时的连续曲线显示明显的压力阶差,可根据连续曲线的形态来判断狭窄的类型,心导管较容易从右心室进入主动脉或左心室,说明主动脉右跨与室间隔缺损的存在。导管不易进入肺动脉,说明肺动脉狭窄较重股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常小于89%,说明在右向左分流的存在。
5.CT和MRI CT和MRI检查对法洛四联症诊断有一定的帮助。CT和MRI检查可通过观察室间隔连续性是否中断来判断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部位。法洛四联症CT和MRI检查的主要价值在于显示外周肺动脉、侧支血管和冠状动脉。MRI自旋回波T1W图像对右心室增大和右心室心肌肥厚可很好地显示,自旋回波T1W图像还能较好地显示室间隔缺损和右室漏斗部狭窄,对主动脉骑跨也能显示。MRI梯度回波电影序列则对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可以准确地测量。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和多层螺旋CT则对法洛四联症的外周肺动脉狭窄显示好,对肺动脉主干狭窄,肺动脉分叉部狭窄,左右肺动脉起始部狭窄及肺内周围肺动脉狭窄均可很好地显示(图1)。由于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是在工作站上作回顾性MIP重建来显示肺动脉,可自由选择任意角度来显示肺动脉,因此对左右肺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有时比心血管造影显示得更好。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的侧支循环血管也可很好地显示。尽管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还不如DSA心血管造影图像,但CT和MRI可做横断位重建,这对于区分位置偏前的肺动脉和位置偏后的侧支循环血管很有帮助。在这一点上,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优于DSA心血管造影。对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异常,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也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图2)。由于可做横断位重建,CT和MRI对于判断异常的冠状动脉是否横过右室流出道要比DSA心血管造影更直观、更可靠,但CT和MRI对于冠状动脉的显示率尚低于DSA心血管造影。相对而言,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率要高于MRI,更接近DSA心血管造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