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怎么治疗

发布日期:2014-11-29 09:23:55 浏览次数:1595

在临床上,脊椎结核并发截瘫有哪些症状呢?

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大脑皮层对运动,感觉和括约肌三种功能控制,感觉的传人和大小便的控制,截瘫是以主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一些学者将截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四级,便于观察治疗中截瘫的发展和治疗后的效果。Ⅰ级:病人步行正常,自觉下肢有力,检查有或无踢阵挛,跖伸病理性反射阳性。Ⅱ级:病人行走时肌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行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Ⅲ级:下肢肌无力不能行走,病人被迫卧床,检查呈现伸直型截瘫,约50%病例知觉障碍。Ⅳ级:病人出现屈曲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内。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要做什么检查?针对这个疑问,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检查方法。1.X纸摄片:脊椎正侧摄片显示椎旁扩大阴影和椎体明显破坏者通常就是脊髓受压的平面,如果椎旁脓肿长达4~6个椎体长,而骨质受压的平面,结合体征等才能确定,必要时应进行脊髓造影,CTM或MRI等。2.脊髓造影:显示存在硬膜外压迫的征象:主要特征是正位摄片在梗阻部断面可呈毛刷状或凹凸不规则,但无斑片状充盈缺损,侧位见受压处造影剂移位与骨性椎管距离增加或充盈缺损,病变在硬膜内,造影剂无受压移位,但蛛网膜下腔内的造影剂变细或断续,有斑片状或小杯口充盈缺损,或小斑片状散在分布,显示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与截瘫的程度(完全或部分)无明显相关。3.CT对细小死骨构成压迫的定位更有价值。4.MRI:在屈曲痉挛型,驰缓型截瘫和病灶治愈型等严重截瘫病人,除X线常规摄片外,MRI检查为首选,它在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显示相对高信号,能显示椎脓肿及其侵入椎管的范围,矢面结合轴面能准确显示脊髓受脓液或肉芽组织压迫的位置,当图像显示马尾以上硬膜外腔60%受压迫时,一般临床检查都不有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并发症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并发症。一,褥疮

1,褥疮的分度:局部皮肤红肿,发硬Ⅰ表皮紫红,有水泡未达到皮下Ⅱ;褥疮深达皮下组织,有时露出肌肉或肌腱Ⅲ局部组织坏死深达骨质Ⅳ。2,褥疮常见部位: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骨突出处的皮肤易发生,平卧时好发的部位为骶部,两侧大粗隆跟部及户胛区;俯卧久时髂前上棘及髌骨前方可发生褥疮。二,排便功能障碍:截瘫病人排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便秘,经研究观察病人升结肠,横降及乙状结肠的蠕动顺序与正常人无异,发生便秘的原因,由肛门括约肌动作不协调,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是紧张,对这种病例用肛门栓为妥,而不用缓泻剂或用手指挖出大便块。病人因便秘常招致腹胀,特别是麻痹平面较高者,病人更加不适,便秘解除后,腹胀就可好转。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药物治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治疗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药物有哪些?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专家总结了下列治疗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药物。骨病变活动型不全截瘫,可行短期的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以恢复,若不见好转可作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病变治愈型截瘫,特别是不全瘫痪,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好转,术前最好作MRI查清脊髓压迫的部位,程度和脊髓本身有无病变等,病变治愈型截瘫机械压迫者外手术效果一般不佳,手术最好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下进行,要求减压位置准确,手术操作轻巧,避免震动,器械勿角压脊髓,为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避免损伤主要的根动脉,椎管减压范围要适度,并解除脊髓环形卡压的瘢痕组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