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发布日期:2014-11-16 16:49:49 浏览次数:1600

症状体征:血尿,咯血,便血,呕血黑便

【疾病概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s),或称Os-ler-Weber-Rendu病,是遗传性血管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部分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血管壁变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周围缺乏弹性结缔组织支持,引起血管扩张扭曲,形成小血管瘤,且血管无收缩能力,故容易引起出血。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惟女性患者的出血征象稍轻些,系一种终身性疾病,纯合子者死亡率甚高。病变以皮肤与粘膜血管的表层处最常见,多见于手、足、颜面、阴囊、鼻、口腔、消化道等。病变处可见成簇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或呈圆形,散在的或孤立的小血管瘤,稍微隆起于皮肤,直径为1~2mm大小,用玻片加压即退色。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症状】

【临床表现】

多在20~30岁之间发病,部分在儿童期即可发病。

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血管破裂出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儿童期多见鼻衄,到青少年期鼻衄渐趋好转,而内脏出血机会增加,以胃肠道出血最多见,其他可有咯血、血尿、眼底出血、月经过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肝脏受累,因流经肝动静脉的血流量增多而出现肝肿大,可有肝区疼痛及一定程度的压痛,局部有时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触之有震颤,能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动-静脉瘘的分流可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并可产生高排量充血心力衰竭,可因肺的动静脉瘘而引起低氧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失血或频繁而大量出血可致缺铁性贫血

【诊断】

阳性家族史、毛细血管扩张及同部位的反复出血。由于血管壁的脆弱,临床上束臂试验常阳性,并有出血时间延长。血管造影有确诊价值。

1.要注意保护粘膜皮肤,避免局部创伤、过度疲劳感冒、发热、以及能使血压升高、血容量增加的易诱发出血的因素。

2.拔牙及行口腔小手术时亦应慎重以免流血过多。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无菌性的广泛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炎症,引起皮下、粘膜下及浆膜下组织的血管周围浸润及血浆样渗出。主要累及皮肤、肾、浆膜、滑膜等。肾脏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改变;皮肤病变为真皮层毛细血管炎性变化,并有出血和水肿。偶可累及肺、胸膜、心脏及脑神经血管,造成相应损害。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学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均可患病,均可遗传。病变部位在血管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血管壁变薄、弹力纤维缺乏、平滑肌缺乏、毛细血管壁和小动脉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血管迂曲或扩张,有时仅有的内皮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内皮细胞连接缺损,病变血管可因轻微的外力,或血管内血流压力作用即可发生破裂而出血。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①面部、口腔、鼻或手部有毛细血管扩张;②反复出现鼻出血或胃肠道出血未能找到其他原因;③有阳性家族史。其中以毛细血管扩张和小血管瘤为诊断的有利佐证。如出血不严重,毛细血管的扩张程度亦不明显时,诊断较难。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蜘蛛、角化性血管瘤(红痣)及小静脉扩张相鉴别;有消化道出血时与溃疡病、食管静脉纡曲、胃肠恶性肿瘤等鉴别,应行内窥镜检查,观察粘膜毛细血管有无典型扩张。

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发现。甲皱毛细血管镜检查可发现高度扩张与扭曲成团的血管襻,且对针刺无收缩反应。

专科检查

1.B型超声常可见肝内血管扩张,有时可见血管的明显搏动。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肝脏有效放射性缺损区。CT可见到血管的扭曲、扩张等改变。

2.血管造影常见到受累血管的扩张、扭曲,静脉相有小结节状造影剂存留,另有早期的静脉充盈,提示有动静脉分流。

临床表现

同一部位的反复出血或轻微受伤后出血不止,有人报道,在同一家族中出血部位亦往往相同。出血症状常在幼年即出现,但亦有在中年或老年以后才首次出现者。常随年龄增长加重。除阴囊外,皮肤的血管扩张一般不发生出血。故部分患者可终身无出血症状。反复鼻出血为最多见的症状,其次为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咯血、血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失血引起贫血,如并发肺动静脉瘘,可引起血氧过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治疗概述】

一般治疗

【治疗措施】

1.止血 体表出血以压迫止血为主,内脏出血者考虑用安络血以助小血管收缩,用垂体后叶素降低内脏血管内压力。

2.输血 仅用于大量失血者,但不宜过量,避免血压过高而使出血难止。

3.补充铁剂 适用于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

4.其他 肝动脉栓塞可用于治疗肝动静脉瘘。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高动力循环状态,降低肝血流量,使分流量减少。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