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脾肿大新生儿肝脾肿大的症状
新生儿肝脾肿大的原因很多,新生儿脾脏肿大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和溶血。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肝炎可使肝脾均肿大。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其次是G-6-PD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红细胞贫血。其他可引起脾大的疾病如大理石骨病、戈谢病、黏多糖病等均少见。按临床是否常见,排列顺序如下。
1、感染性 如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宫内或产时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原虫感染的弓形体病等。引起新生儿肝炎的病毒较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等。
2、血液病 如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3、心脏病 肝脏增大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可见于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也可见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如大型室间隔缺损、大血管移位、左心室发育不良和主动脉狭窄等。
5、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肝糖原贮积症、半乳糖血症、高脂血症、酪氨酸血症和类脂质沉积症等。
6、细胞增生及肿瘤 如先天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网状细胞肉瘤、肝脏囊肿与肝脏肿瘤等。
7、糖原贮积病Ⅰ型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史。主要是由于肝肾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以致糖原分解发生障碍,糖原在肝脏累积而使肝脏肿大。糖原也常累积于肾脏、心肌等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有低血糖惊厥,出生时有明显的肝脏肿大,质地韧,表面光滑,不伴有黄疸和脾肿大。重者可出现呕吐,不吃奶,脱水、酸中毒,或引起死亡。化验检查有尿酮体阳性,空腹血糖低,血清胆固醇、酮体和乳酸增高。肝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含大量糖原(可达5%~15%,正常值仅为1%~5%)。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可鉴定酶缺陷的类型。
8、半乳糖血症 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糖代谢异常,小儿出生时可以正常,吃奶后逐渐出现症状,表现呕吐、嗜睡、腹泻、低血糖惊厥、喂养困难,重症黄疸或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肝大明显。如不停止乳类喂养,肝逐渐增大,也可引起脾肿大。多有白内障。
9、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抗胰蛋白酶正常含量200mg/100ml,严重缺乏时仅为正常含量的10%~15%。临床表现似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和胆汁淤积,最后发展成肝硬化。有人报道,在诊断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例中20%~40%的病例为1-抗胰蛋白酶缺乏征。
10、门静脉狭窄所致的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多由肝硬化引起,但先天性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栓塞,均可引起门静脉高压而致脾肿大。主要特点有食管静脉曲张、呕血、贫血,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肝脏肿大的病因按是否伴有黄疸分为两大类。伴有黄疸的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肝外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不伴有黄疸的有心力衰竭、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糖原贮积症,溶酶体病和肝脏囊肿等。
肝脏中度到重度肿大者要考虑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胆道畸形,肝糖原贮积症,黏多糖病,类脂质病和半乳糖血症等。
新生儿脾脏肿大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和溶血。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肝炎可使肝脾均肿大。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其次是G-6-PD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红细胞贫血。其他可引起脾大的疾病如大理石骨病、戈谢病、黏多糖病等均少见。
在临床实践中,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脾肿大,其表现程度不尽一致,多表现为以肝或脾受累为主。有些疾病在临床上只出现单纯肝大或脾大,如肝糖原贮积病为肝大,脾静脉栓塞只出现脾大。
1、生前史 如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其家族成员可能患同样的疾病。新生儿溶血症所致的肝脾肿大,前几胎即有黄疸病史。母亲孕期感染史,如陶奇感染(即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会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异常和肝脾肿大。母亲于产前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有帮助。母亲产前有疟疾史,可引起新生儿疟疾。
3、症状 患肝脾肿大的原因不同,新生儿临床症状不一。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奶、体重不增加、腹胀、黄疸等症状往往和感染有关,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脓肿、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半乳糖血症患儿有低血糖惊厥、呕吐、黄疸、白内障等。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严重的黄疸、灰白色大便和肝脾肿大。新生儿溶血症、疟疾等,有贫血、黄疸伴有肝脾肿大。有出血倾向和紫癜,多见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
4、体格检查 首先确定是否有肝脾肿大和肿大的程度。查体时最好在新生儿安静时进行,触诊动作要轻。触到肝脾大时,应注意其肿大的程度和质地,要注意肝脾本身的特点。
5、其他试验: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考虑有血液病或恶性细胞增生时应做骨髓穿刺,对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等是很有价值的。
对诊断不明的肝脾肿大或疑为肿瘤者可考虑肝脾穿刺后取活体组织检查,对确定新生儿肝肿大的性质很有帮助。如确诊肝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区别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和肝内胆管闭锁等。
超声波检查可帮助确定肝脾的大小,特别在小儿腹胀严重而使肝脾触及不清时尤为必要。应用超声扫描可观察肝脏位置、形态、大小,检查横膈运动,显示肝脏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超声波检查还可提供病因学资料,如新生儿肝炎时基本波型呈密集微波和密集微小波;新生儿肝癌为丛状波、迟钝波和出波衰减;肝脓肿可见液平段等。B型超声对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肿瘤等肝内肿物的鉴别极有用,肝硬化、脂肪肝和淤血肝也能在超声图像下区别。胆囊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总管囊肿的存在。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脾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新生儿合作程度、腹肌紧张和腹水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利用超声检查判断脾大较触诊更敏感和正确,并可显示内部结构,可区别淤血性脾肿大、淋巴肉芽肿、脾的原发性肿瘤和脾被膜下血肿等。
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用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胶体99mTc用于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探测肝内有无占位病变。脾脏可与肝同时显影,脾功能正常时,脾影较肝右叶淡,脾功能亢进时,脾影可浓于肝影,对脾内占位病变和浸润病变的诊断,也很有用。
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用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各类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新生儿肝脾肿大的治疗,因原发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参见各疾病相关内容。如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需应用对症抗生素,但由于小儿体质特殊,多种抗生素慎用或禁用:
1、氨基糖苷类: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耳毒性一方面损害内耳的运动平衡系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另一方面损害内耳的听神经系统,表现为听力减退、迟发性和永久性耳聋。肾毒性是由于此类药物与肾组织亲和力极高,从而引起肾组织肿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甚至肾脏急性坏死。
2、四环素类抗生素:例如: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8岁以下儿童禁用。此类药物能与新生成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逐渐变成无荧光的棕色沉着,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俗称四环素牙。
4、氯霉素: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休克、虚脱、皮肤呈灰紫色、甚至死亡,称为灰婴综合症。此药还可抑制骨髓,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磺胺类药物:例如:磺胺嘧啶、增效联磺等,早产儿和新生儿慎用。此类药物与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胆红素游离,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