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辅导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附77例分析
2.2脊膜瘤
占本组各脊髓肿瘤的23.3%,男女比例为1:2.5,多见于30~50岁。绝大多数生长在髓外硬膜内,有2例呈哑铃形,侵入椎间孔,好发于胸段,多与硬脊膜粘连紧密而与蛛网膜粘连疏松。本组病例一经诊断均及早手术治疗。手术中将肿瘤连同基部脊膜一并切除,以防复发。术后平均随访1年半,无1例复发,所有病例症状都较术前有所改善。
2.3脊髓胶质瘤
本组胶质瘤占脊髓肿瘤的20.7%,性别无显著差异,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5例。肿瘤完全在髓内10例,从脊髓内向脊髓外突出者6例。室管膜瘤在外观上与周围正常组织完全不同,容易辨认。易做到彻底切除。星形细胞瘤浸润性强,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不易彻底切除。术后需辅以化疗。本组病例一经诊断,尽早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症状有改善者11例,无改善者4例,加重者1例。
2.4血管瘤
占本组各脊髓肿瘤的3.8%,2例病理证实为脂肪血管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均为硬膜外肿瘤,与硬膜粘连不明显。术中尽量注意彻底切除周围异常血管组织。3例术后随访1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agni和Canavero[1]认为椎管内肿瘤源于胚胎发育异常,实际上是一种错构瘤。
2.5脂肪瘤
发病率为3.8%,位于硬膜外2例,切除容易。1例位于硬膜内与脊髓软膜粘连紧密,显微镜下切除。术后2例得到随访,平均18个月,症状均得到改善。
3讨论
3.1诊断
原发性脊髓肿瘤由于所处脊髓段不同,与脊髓及脊膜关系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为颈椎病、间盘脱出、肌筋膜炎、肋间神经痛等。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非常重要。对脊髓、神经根有受压表现者应尽早做适当的辅助检查。
3.1.1脑脊液检查早期行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有非常重要意义。应包括动力学测定和常规及生化检查。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多为完全或不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测定多有增高。
3.1.2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普通X线片能发现椎间孔扩大,但阳性率不高。脊髓造影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快速而经济的方法。髓内肿瘤可见脊髓直径增粗,呈梭形。髓外肿瘤表现为杯口样充盈缺损。
3.1.3CT及MRICT能对病灶做出初步定位诊断,但需仔细体检,提供CT扫描的精确部位,减少漏诊率。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2],它能表示肿瘤的形态、大小、界线、脊髓受压程度、有无出血、囊性变及水肿等。本组64例行MRI检查,阳性为58例,阳性率高达90%。
3.2治疗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功能,为术后放疗和化疗创造条件[3]。髓外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相对容易,应作全切除术,若全切有困难,可行囊内切除或分块切除。对哑铃形肿瘤,应先作椎管内切除,以解除对脊髓压迫,椎管外部分留作第二次手术。对于髓内肿瘤,王忠诚[4]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对室管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及部分星形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有的学者主张[5]如患者已不能行走或只有一点运动功能,则不考虑手术。本组有16例髓内肿瘤,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改善11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2011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查询
2、2011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
3、卫生资格考试吧首发2011年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知
【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网】【外科主治医师模拟试题】【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报考指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