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日期:2014-10-11 12:52:33 浏览次数:1595

方法:将186例符合中、西医哮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中肺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邵氏“五针法”,主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配穴:咳甚配尺泽、太渊,痰多配足三里、中脘,体虚易感冒配足三里。对照组主穴:定喘、膏肓、脾俞、太白、丰隆、肺俞、太渊、足三里;配穴:鼻塞痒者配印堂、迎香,恶心者配内关,眩晕者配百会、气海,腹胀痛者配天枢、神阙。

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时根据针刺部位,上下提插幅度为7~13 mm,前后捻转角度在360°以内,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针后于大椎、肺俞之间加拔一火罐,留罐10分钟。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保持一致,均连针6次,每天1次,休息1天,共针4周。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42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30例,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效率85.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以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作用,为治疗肺脏病之主穴。大椎属督脉穴,为“诸阳之会”,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之效果。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居于阳位,而风为阳邪,易于上犯,该穴为风邪侵袭人体之门户,故能疏风固表。又因为该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会穴,太阳主开,司一身之表,督脉统摄诸阳经,故凡外邪束于太阳,侵袭督脉所致病症,皆可取之风门,以益阳固卫。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疗效显著,方法独特,取穴简单,优于常规针刺法。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