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恩综合征病例分析1例
2011年11月14日晚8点,我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昏迷的女性患者。患者为51岁农民,被邻居发现意识不清后送我院就诊。
在急诊查体:体温不升,血压70/50mmHg,神志不清,瞳孔对光反射存在,阴毛腋毛缺如,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测快速血糖0.6mmol/l,生化指标NaCl偏低,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急诊给予对症治疗,血压、血糖升至正常,但患者意识仍未恢复,遂以低血糖收入我院内分泌科做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内分泌科刘红丹副主任接诊病人,经详细询问家属相关病史,得知患者产后2年即闭经,平时血压、血糖均偏低,产后出血史不明确。依据以上病史及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刘红丹考虑患者初步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危象,急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继续补液,维持血压及血糖。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如皮质醇节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垂体核磁等,结果提示甲状腺功能及性激素水平较正常偏低,符合腺垂体功能减退诊断。经补充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治疗,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入院6天后神志清楚,无后遗症,血压、血糖平稳。经追问病史,患者曾有产后出血,而且垂体核磁显示空泡蝶鞍,以上均提示希恩综合征诊断,需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希恩综合征指产后发生大出血,休克时间过长,造成脑垂体前叶(腺垂体)坏死,功能减退的后遗症,表现为消溲、乏力、脱发、畏寒、闭经、乳房萎缩、体温偏低、低血压、低血糖、心率慢、纳差、阴毛腋毛稀疏等。以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腺垂体坏死,分泌促激素(促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缺乏。产后大出血、垂体瘤、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影响垂体功能,下丘脑病变也可因腺垂体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继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应激、感染时可出现垂体危象,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休克。治疗垂体危象时需静脉补充糖皮质激素,同时辅以对症治疗;激素缺乏则需终身口服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垂体瘤视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或放化疗。
腺垂体功能减退在临床上属较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病情轻未就诊或未到专业科室就诊,延误治疗。所以,在临床病例中如有可疑患者应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进而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