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師曰。(病有最虛之處。即爲容邪之處。當辨之于脈。)夫(欲知)脈當(先)取(其)太過(之與)不及。(如關前之)陽(脈)微(是陽氣虛也。關後之)陰(脈)(弦。是陰邪實也。陰邪乘于陽位。)即胸痹而(心)痛。所以然者。責其(上焦陽氣)極虛也。(極虛則無以爲勝邪之本矣。然單虛不爲痛。)今陽(脈微則爲)虛。知(其病)在上焦。(究其)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中之)弦(乃陰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虛。而爲痹爲痛。是虛爲致邪之因。而弦則露其襲虛之本象)故也。
此言胸痹心痛之病。皆由虛處容邪。從其脈象而探其病源。
(其間亦有不從虛得者。當分别觀之。姑另備一審因察病之法。如無病之。)平人(又)無(新邪而發)寒熱。(乃忽然)短氣不足以息者。(當是痰飲食積。礙其升降之氣而然。此不責其虛。當責其)實也。
此另出實證。與上節對勘而癒明也。
(人之胸中。如天陽氣用事。陽氣一虛。諸陰寒得而乘之。則爲)胸痹之病。(蓋諸陽受氣于胸。而轉行于背。氣痹不行。則阻其上下往來之路。而爲)喘息咳唾。(塞其前後陰陽之位。則爲)胸背痛。(且不特喘息咳唾。而呼吸之間。不相續而)短氣。(更審其脈)寸口(之陽)脈沉而遲。(即上所言陽微之意也。)關上(之陰脈)小緊數。(即上所言陰弦之意。由尺而上溢于關也。陽氣失權。諸陰反得而 之。法當通其胸中之陽。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此詳胸痹之證脈。凡言胸痹。皆當以此概之。但微有參差不同。故首揭以爲胸痹之主證主方耳。其雲寸口脈沉而遲。即首節陽微之互辭。關上小緊數。即首節陰弦之互辭。但關居陰陽之界。緣陰邪盛于真陰之本位。由尺而上溢于關。故于關上見之。亦即首節太過不及。于陰陽分其上下之意。而不必拘拘于字句間也。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證。上已詳言。不復再贅。今又加氣上)不得卧。(是有痰飲以爲之援也。此證與支飲證相類。而唯)心痛徹背者。(爲胸痹證所獨。以)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此承上而言不得卧及心痛徹背。爲痹甚于前。而前方亦宜加減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鬭)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最急者。)胸痹(病。更加)心中痞。(爲羁)留(不去之客)氣結(聚)在胸。(胸痹之外。又見)胸滿脅下(之氣又)逆。(而)搶心。(是胸既痹而且滿。而又及于心中。牽及脅下。爲留爲結。爲逆爲搶。可謂陰邪之橫行無忌矣。此際急興問罪之師。以)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抑或務爲本源之計。)人參湯亦主之。
此言胸痹已甚之證。出二方以聽人之臨時擇用也。或先後相間用之。惟在臨時之活潑。
尤在涇雲、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脅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爲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蓋去邪之實。即以安正。養陽之虛。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兩) 厚朴(四兩) 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 乾薑 白朮(各三兩) 桂枝 甘草(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内桂枝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稍緩者。)胸痹。(病)胸中(時覺)氣(之阻)塞。(息之出入。亦覺不流利。而)短氣。(此水氣滞而爲病。若水盛于氣者。則短氣。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水利則氣順矣。若氣盛于水者。則胸中氣塞。)橘枳生薑湯亦主之。(氣開則痹通矣。)
尤在涇雲、此亦氣閉氣逆之證。視前條爲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而有甘淡苦辛之異。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鬭。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又有本臟病。而殃及他臟者。不可不知。)胸痹(爲手少陰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陰之陰氣上彌。勢盛而及于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時見)緩急者。(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
此言胸痹之兼證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爲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胸痹之外。病有同類者。不可不知。)心中(悶)痞。(或痰飲客氣)諸逆心懸(而空。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以)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此下不言胸痹。是不必有胸痹的證矣。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 生薑(各三兩) 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上言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平之劑可治。今則)心痛徹痛。背痛徹心。(連連痛而不休。則爲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之類所能治也。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此言心痛牽引前後。陰邪僭于陽位。必用大劑以急救也。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 蜀椒 乾薑(各一兩) 附子(半兩) 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九痛丸 治九種心疼。
附子(三兩炮) 生野狼牙 巴豆(去皮熬研如膏) 乾薑 吳茱萸 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惡。腹脹。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衝二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按痛雖有九。而心痛不離于寒。故以薑附爲主。而降濁去風逐滞補虛次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