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益气活血汤治疗胸痹心痛

发布日期:2014-11-28 11:06:16 浏览次数:1600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心脉痹阻。究其病因,多由正气亏虚,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感受寒邪等,引起体内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出现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见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其病常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则以血瘀、痰浊多见。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遵循邪实者以通为补,虚者以补为通原则,治疗据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之理,采用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之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补虚,当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泻实,当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补虚与祛邪的目的均在于使心脉气血流通,通则不痛。刘启廷常用经验方益气活血汤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药物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茯苓30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延胡索30克,檀香6克,薤白15克,炙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

功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窍宣郁。

主治:胸痹心痛。

组方依据:该方所治胸痹心痛,属于现代医学冠心病范畴,组方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主。方中药用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益气固元,扶助心气;茯苓益脾培土,淡以渗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桂枝甘温化气,能温通胸中阳气,散痹开痞两药合用,温通心阳,散寒化浊,使补不留滞,化不伤正;当归专能补血,又能行血,川芎功擅行气活血,又能温经止痛,两药皆为血中之气药,使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活血补血,行气消滞;丹参、延胡索皆为活血化瘀之品,丹参能破瘀通散,活血行血,延胡索活血行气,主治一身上下之痛,合之则养血通经、散瘀止痛;檀香、薤白皆味辛性温之理气药,辛能散寒,温能通阳,理气宽胸,开痹止痛;炙甘草益气复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散寒、化浊止痛之功效。

加减运用:心前区疼甚、舌边尖有瘀斑者,加桃仁、红花;痰湿闭阻,胸闷憋气、肢体沉重者,加半夏、陈皮、枳实;心阳不振,胸闷背寒者,加片姜黄、附子、干姜;若邪气阻滞脉络,出现心悸、脉结代者,加苦参;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因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尤适用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者。

更多有关名医名方内容,请点击查看【名医名方】专题栏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