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提供專業的牙周病治療

发布日期:2014-10-02 13:37:07 浏览次数:1595

齲病俗稱蟲牙、蛀牙,是細菌性疾病,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病特點是發病率高,分佈廣。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並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1、蛀牙病因

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寄生於其上的生物體)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糖(特別是蔗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緊緊貼附於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這種獲得性膜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於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襲牙齒,使之脫礦,並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並合成細胞外多醣和細胞內多醣,所產的有機酸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於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醣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積聚,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

(2)唾液在正常情況下,唾液有以下幾種作用:①機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唾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乾症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齲牙;另一方面,當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係。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坏。 2臨床表現 1.齲病好發部位 齲病的好發部位與食物是否容易滯留有密切關係。齲病好發部位,包括:窩溝、鄰接面和牙頸部。 2.齲病的好發牙齒 齲病的牙位分佈是左右側基本對稱,下頜多於上頜,後牙多於前牙,下頜前牙患齲率最低。 3.齲坏程度 臨床上可見齲齒有色、形、質的變化,而 ​​以質變為主,色、形變化是質變的結果。臨床上常根據齲坏程度分為淺、中、深齲三個階段,各自表現如下: (1)淺齲亦稱釉質齲,齲坏局限於釉質。初期於平滑面表現為脫礦所致的白堊色斑塊,以後因著色而呈黃褐色,窩溝處則呈浸墨狀彌散,一般無明顯齲洞,僅探診時有粗糙感,後期可出現局限於釉質的淺洞,無自覺症狀,探診也無反應。 (2)中齲齲坏已達牙本質淺層,臨床檢查有明顯齲洞,可有探痛,對外界刺激(如冷、熱、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現疼痛反應,當刺激源去除後疼痛立即消失,無自發性痛。 (3)深齲齲坏已達牙本質深層,一般表現為大而深的齲洞,或入口小而深層有較為廣泛的破壞,對外界刺激反應較中齲為重,但刺激源去除後,仍可立即止痛,無自發性痛。

4.蛀牙的病變類型

(1)慢性蛀牙一般均進展緩慢,尤其是成人,多數為慢性;

(2)急性齲多見於兒童、青少年、孕婦或健康狀況不佳者,療程短而進展快,軟齲較多;

(3)靜止性齲由於局部致齲因素被消除,導致齲坏進展非常緩慢或完全停止,稱靜止性齲;

(4)繼發性齲多見於齲病治療過程中齲坏組織未去淨化或修復體邊緣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發生齲坏。 3檢查 若確定齲坏部位有困難,可拍攝X線牙片,齲坏處可見黑色陰影。有條件者可用光纖維透照、電阻抗、超聲波、彈性模具分離、染色等技術,以提高齲病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和靈敏性。 4鑑別診斷 齲齒應與牙齒感覺過敏症相鑑別。牙齒感覺過敏症主要表現為刺激痛,當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熱等刺激時均引起酸痛,尤其對機械刺激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是用尖銳的探針在牙面上滑動,可找到1個或數個過敏區。

5、蛀牙治療

齲病治療的目的在於終止病變過程,恢復牙齒的固有形態和功能。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在磨除齲坏的基礎上,應用藥物抑制齲病發展的方法,適用於恆牙尚未成洞的淺齲,乳前牙的淺、中齲洞。常用藥物包括氨硝酸銀和氟化鈉等。

2.銀汞合金充填術 對已形成實質性缺損的牙齒,充填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且成效較好的方法,其基本過程可分為兩步:先去除齲坏組織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體組織,並按一定要求將窩洞製成合理的形態。然後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復其固有形態和功能。適用於充填後牙和隱蔽部位的前牙洞。

3.複合樹脂充填術 適用於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後牙洞。 4.酸蝕法光敏複合樹脂充填術 適應證同複合樹脂充填術,還適用於牙體缺損較多、固位較差和遮蓋變色牙等。

5. 嵌體 用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與牙齒窩洞適合的修復體,鑲嵌在洞內,稱為嵌體;蓋在合面的為蓋嵌體。適用於:①後牙合面較大的窩洞或後牙有折裂可能者;②鄰合面洞充填無法修復與鄰牙的鄰接關係者;③作為半固定橋基牙。

6蛀牙危害

1. 齲齒對成人的危害 ①經常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嚴重時局部腫脹;如膿液和細菌被吸收,可引起敗血症菌血症。②壞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腸道負擔。③對於老年人來說,嚴重齲坏可造成大部分或全部牙齒缺失,不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2.兒童齲齒的8大危害性 ① 牙體缺損,涉及多個乳磨牙時可降低咀嚼功能;②齲洞內食物殘渣滯留,細菌聚集,使口腔衛生惡化,影響恆牙發生齲患;③乳牙根尖周炎影響繼承恆牙牙胚,造成其釉質發育及正常萌出障礙;④乳牙因齲早失,造成恆牙間隙縮小,因間隙不足發生位置異常;⑤乳牙齲坏破損的牙冠易損傷局部的口腔黏膜組織;⑥乳牙齲坏嚴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響兒童的營養攝入,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⑦ 乳牙齲病發展為根尖周病可作為病灶牙使機體的其他組織發生病灶感染;⑧影響美觀和正確發音。

7、蛀牙預防

防齲工作應從牙齒一早就開始。 1.早晚刷牙、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2.少吃酸性刺激食物,臨睡前不吃零食; 3.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餅乾等; 4.不可吃太多的過於堅硬的食物,以免牙齒磨損; 5.常參加體育鍛煉,定期檢查口腔,一般12歲以上的人應每年查一次; 6.平時飲食應多攝入富含鈣、無機鹽等營養食物,盡可能食用高纖維粗糙食物。

牙周病治療目標

牙周病治療的目標是:(1)去除病因,消除炎症;(2)恢復軟組織及骨的生理外形;(3)恢復功能,保持長久療效;(4)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5 )滿足美學需要。

牙周病治療階段

牙周病的治療應分一定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應進行牙周基礎治療。這適用於患牙周病的每位患者。對於出現急性齦膿腫、急性牙周膿腫、急性壞死性齦炎等急症的患者,應根據情況加以處理。拔除無望保留的牙齒,以保持較長時期的牙周健康。進行潔治、刮治、根麵平整等以清除齦上、齦下的菌斑,牙石及壞死牙骨質。必要時進行鬆動牙暫時性固定、調合、藥物輔助治療。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消除局部致病因素,加強患者意識。因此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指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等十分重要。應使患者了解牙周炎病因及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教會患者清除菌斑的方法,如正確刷牙方法及正確使用牙線、牙籤、間隙刷等菌斑清除工具。基礎治療後要對療效進行再評估。

基礎治療後2-3個月對牙周狀況再評估,若某些牙位的探診深度仍在5mm以上且探診出血,或根分叉病變I-II度,或牙齦及牙槽骨形態不良,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牙周手術不但可在直視下進行徹底的根麵平整,清除感染組織,還可以糾正不良的牙齦外形、不良牙槽骨形態、根分叉病變,並可進行牙周組織的再生性治療。

牙周炎的修復和正畸治療是在牙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改善患牙的鬆動、移位及咀嚼無力等症狀。此階段的治療必須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條件下進行,一般在治療後(手術後)3個月進行。其根本目的是分散合力、消除創傷,建立協調的合關係,建立穩定的平衡合;固定鬆動牙,修復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鬆動移位,促進牙周病變組織的癒合,恢復咀嚼功能。

牙周炎患者經過治療後,仍應終生自我維護牙周健康,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進行專業維護,以防止牙周炎的複發。此為牙周病治療的維護期。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發病機制比較複雜,病情通常兇猛而且嚴重,需要仔細的檢查,認真的診斷,及時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多學科聯合治療。我們對這些疾病的認識還遠遠不夠,治療也還不盡完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牙周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牙齦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齒鬆動移位、咀嚼無力,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者導致牙齒的拔除。牙周病患者牙齦顏色暗紅,由於水腫顯得比較光亮。不僅在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發出血。

在炎症早期,輕探齦溝即可出血,探診出血可作為診斷牙齦有無炎症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健康牙齦的齦溝深度不超過2mm,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牙齦病可能會由於牙齦水腫出現“假性牙周袋”,使探診深度超過2mm。而牙周炎患者,由於纖維變性破壞、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而形成“真性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症已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持組織,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慢性破壞,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牙齦退縮也是牙周炎的症狀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覺。當齦退縮造成牙根麵暴露時,患者對冷、熱、甜、酸食物或機械性刺激都可能出現敏感的表現。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鬆動,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症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牙槽骨大部分吸收,牙周組織支持力量大為減弱時,才可以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多數人每天有刷牙習慣,但常刷不乾淨。醫師臨床發現,九成民眾均有嚴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問題。一家檢驗公司利用儀器檢驗發現,成人牙縫及牙齦線的細菌含量高達9999RLU ,相當於9萬9000的細菌量,比從住家採集的老鼠屎平均細菌含量2000RLU,口腔內牙菌斑所滋生的細菌,是老鼠屎的5倍。醫師提醒,除了刷牙,還要使用牙線等徹底清潔牙縫。

開業牙周病植牙專科醫師徐慶玲表示,牙菌斑是口腔中大量細菌的集合體,也是造成牙周病、蛀牙的罪魁禍首。很多人刷牙方式錯誤,只是左右刷,只刷到牙齒凸點,凹陷處卻沒刷到,建議先上下或轉圓圈方式刷牙。除了刷牙面外,刷毛應與牙齒呈45度角,左右輕刷牙齦。

根據檢驗,一般成人牙齒表面牙菌斑的細菌量,約為8900RLU,遠高於住家老鼠屎平均細菌量2000RLU,其中刷牙時最常忽略的兩大難刷部位牙縫及牙齦線,細菌量更達到檢測儀器可測細菌量最高值9999RLU。

徐慶玲說,牙縫及牙齦線可說是萬年刷不到的牙菌斑大本營,細菌所分泌的毒素會讓人體免疫產生反應,引發口腔病變,長期忽視口腔清潔的人,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孕婦若出現嚴重口腔問題,會增加寶寶早產或體重過輕的機率,甚至曾發生過嚴重牙周病引發流產。

徐慶玲曾收治過一名中年婦女,忽略牙齦流血問題,最後因急性發炎,睡醒時發現枕頭滲血,才趕緊就醫。有不少國高中生一碰到考試熬夜、免疫力低,牙齦就發炎、流血。她提醒,刷牙千萬不要求快速,一般牙刷最好刷三到五分鐘,電動牙刷至少刷兩分鐘。

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茂栓表示,除了使用牙刷,牙縫等刷不到的地方,可使用牙線或牙尖刷,每天至少潔牙兩次,睡前一定要潔牙,確保口腔健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