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巢综合症的案例分析
1、某某:我和老伴都是退休职工。去年,我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结婚,大女儿出嫁到另一个城市,小儿子结婚后搬到单位分的新房另住。按理说完成了社会工作和养育子女的义务,我和老伴应该轻松愉快地安享晚年,可自从女儿儿子离开家后,老伴便思维迟钝,郁郁寡欢,成天闭门发呆,愁眉不展,不同亲友往来,连我找她说话,她也不太理我,拉她出去参加老年人的活动,她也不去,时常自个唠叨说别人对她冷淡,这个世界上人情淡漠,孤苦伶丁地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我心里很着急,我老伴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心理医生:您老伴患的是“空巢综合症”,这是一种过惯了热闹家庭生活的老年人一时不适应子女突然离开家庭,容易患上的一种心理疾病,多发于老年妇女身上。起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感情走了极端,认为子女不在身边了,美好的感情也就不存在了,没有发现朝夕相处的老伴是唯一的终生伴侣,因而陷入寂寞和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产生了怀疑排外、消极抑郁、甚至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空巢综合症”会导致老年人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减退,抵御不住各种疾病的入侵,甚至会引发老年痴呆症。对“空巢综合症”患者,家人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首先是做老伴的要尽可能地关心体贴她,可与她一同做家务,多陪她坐坐,聊聊,逛逛市场、公园,万勿因为她整天神情沮丧而对她冷淡或发火。二是让子女多回家与老人团聚,让家中重现往日的热闹和温馨,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三是请一些过得快乐而充实的老年人影响影响她,引导她参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动,比如晨练、跳舞、打门球、郊游等,鼓励她重新走入社会,开拓自己的人生空间。必要时,还可以让她看看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开导开导她,对她进行一些心理治疗。有了家人、社会和心理医生的帮助,“空巢综合症”是能够战胜的。
2、退休老人精神恍惚。家住和平区的李先生原是一名正局级干部,去年,60岁的他正式退休回家,可是就在回家后的半年中,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而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后,原本有秩序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不用每天按时上下班,没有人向他汇报工作,也再听不到同事们的欢声笑语,在家里的一切都显得枯燥乏味:整天无所事事,每天不二的规律就是吃饭、看电视。而更为严重的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身子发硬,腿脚越来越不灵便,而自己的腰还总是弯的,每天一点精神都没有,而且还时常胡思乱想,寻思着单位里的那些人和事。对此,辽宁省心理教育专家杨子说,李先生患上的是“退休老人综合症”,目前,在退休老人中,有60%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症,主要原因就是一时难以适应脱离工作的状态,有些甚至不愿意放下“架子”和同龄人接触。“空巢”老人疑神疑鬼“我今年刚刚63岁,自从一次体检出现误差后,我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而且整天坐立不安。”一直接受心理治疗的张女士说。据介绍,她是一名机关退休的干部,在一次体检中,被怀疑得了胃癌,虽然后来已经确诊,胃癌根本是子虚乌有,但只要她的身体有一点问题,她就认为得了癌症。因自己的孩子早已成家,很少到其家中探望,甚至电话都很少。她整日郁郁寡欢,而且经常失眠,毫无食欲,当她接受治疗时,已被诊断为抑郁症伴有强烈的焦虑症。杨子说,这就是“空巢老人综合症”,因其患病系数较高,目前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心理界及社会上的重视,而有90%以上的原因是儿女离巢并少于联系造成的,易发人群为单亲家庭。
回答者:龙哥 - 幼儿园 1级 - 提交时间:2009-11-11 9:17:00
来源网址